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桂林山水》情境教学的优化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境教学的优化,就是要求教师有目的地选取、创设情境,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案,从而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收到最佳效果。所谓“优化”,就是效果要高,耗费要低(包括教师准备时间,以及制作所需材料)。教师应根据年级、教材及自身素质等条件,优选创设情境、运用情境的教学方案。李吉林教《桂林山水》第二段(漓江的“静、清、绿”),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案:
  创设情境途径 分析、选择
  1、用图画再现情境 。  可体现看图学文的特点,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较难突出,学生可能感受不深。
  2、用图画再现情境,并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图画、音乐配合使用,让学生多种感官感知,效果肯定是好的。但要求所选的曲子,估计费时较多。
  3、用图画再现情境,并以学生轻声哼唱已学过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调渲染情境,加深体会。  轻声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可渲染荡舟漓江的情境,边看图边哼唱,学生情绪易激起,而又不必多费时间。
  经过分析优选,李吉林选用了第三种。如果教师不擅长音乐,主观感受不深,不易带学生进入这一情境。但教师语言描绘如能引人入胜,则可以取第一方案,将图画和语言描绘结合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03:59 , Processed in 0.04446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