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回复: 0

[语文下册]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可爱的小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参观养蜂大厦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借赞美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精神,歌颂了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课文结构精巧,用凝练的语言准确而形象地描绘出蜜蜂酿蜜时繁忙、热闹的劳动场面。在赞颂农民劳动时,作者又通过联想巧妙地把”蜜蜂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通过发现问题,小组研究解决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精神的可贵,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自己发现问题,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精神的可贵,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聊聊小动物的话题,你过小动物吗?
  二、学习课文
  1、齐读课题学了课文,你对蜜蜂有什么感受?你感到蜜蜂是……
  指名回答并板书。
  2、看板书说说蜜蜂是怎样一种动物。
  3、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回到课文中看看,在这之前,请你看一个词提出一个问题。
  三、合作研究问题
  我们把初步的感受变成了一个个问题。可以出纸把研究成果写下来。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
  研究纸条:1、我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这样探究:
  (1)仔细读课文,并有课文上作记号找出依据来证明。
  (2)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来证明。
  3、讨论交流:探究后有什么感受。
  探究小组成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汇报研究成果
  1、请小组同学代表汇报2、随机指导悟词,如:“极好的东西”还指什么东西?指导朗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蜜蜂的高尚
  2、蜜蜂所有的特点都集中到了一个词“可爱”所以课题是“可爱的小蜜蜂”。
  3、可老师读了最后两段产生了疑问,写蜜蜂怎么又写人了呢?
  五、学习最后两段
  1、自己读一读,来帮老师解决问题。
  2、指名回答
  3、齐读此段出示:“蜜蜂用劳动建设……蜜”“说不定……生活呢。”
  4、师:其实身边这样无私奉献的从是很多的。像老师不但要教好我们,还要自己学习。请你说说还有哪些人?
  六、提升写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再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蜜蜂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新课程提出了“学习主题”的构建,学习主题包含内容和行为两个侧面,体验性与结果性两个层次。以往我们通常把学习目标局限于内容侧面和结果性层次。这堂课上,我注重行为侧面和体验性层次,把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通过发现问题,小组研究解决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精神的可贵,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深入课文去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答案。最后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人,说说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无私奉献的人,把小蜜蜂的可爱感受内化到心里。但整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在想象之中,学生不太习惯积极地参与探究,探究的气氛不浓。这正是我以后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的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5 03:59 , Processed in 0.04888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