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教案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动目标:
  1、会搜集整理信息,当众作介绍。
  2、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
  学生方面: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制成小卡片。
  教师方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宁多勿缺。
  活动材料:一张中国地图,MTV《爱我中华》、《中华大家园》
  活动进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观看MTV《中华大家园》,启发谈话:看到这精彩的画面,听到这动听的歌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吗?
  [把《中华大家园》这首歌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是因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让学生伴随着亲切、悦耳的歌声轻轻的哼唱,在这样自然、轻松的情境中进入学习,学生才能畅所欲言。]
  2、学生们畅所欲言。
  过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别具一格,你们想走进他们吗?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到“中华大家庭”中认认亲吧!
  [“认认亲”告诉了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情同兄弟姐妹,让学生产生亲近感。]
  二、创设情境,走进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图,说说分别讲的是那些民族?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做学习的小主人。]
  2、小组探究:根据搜集来的资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要求:小组长要让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要互相倾听他人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体现了课改倡导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一节课的成否关键是看学生的参与,因此要让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如果是为了一个问题而争论,这是一个好现象,只能说明他们讨论得很激烈。]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少数民族有很多特色的歌舞,让学生模仿、表演,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主动表演的同学给予精神奖励。]
  过渡: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丰富多采,你能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员向大家介绍吗?三、自组小组,自选介绍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风采。
  2、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小组,练习导演。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成旅游团体,自导自演,展开研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活动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起讨论。]
  3畅所欲言的介绍会,师生共同评议。
  4、谈谈这次旅游的感受。
  三、发展思维,内化积累。
  1、抢答:随意出示一张民族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个民族,并说说这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气、风俗。
  2、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请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区。
  [两个小环节的练习,旨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善于总结,一张中国地图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尽收学生眼底,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以教师的总结代替学生的收获。]
  3、观看MTV《爱我中华》,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在悦耳的歌声中走进课堂,在充满爱国激情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学生的爱国思绪同歌声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增强了学生爱国情感。]
  课外延伸:全班共同努力,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资料,整理成一本《中华民族荟粹》。
  [这样的设计使语文教学不只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衔接。让学生动手动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19:52 , Processed in 0.05379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