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题目的意思是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这说明他们之前有过____?(不和)。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他们是怎样由不和到和好的过程。
  二、体会不和之处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造成两人不和的思想方面的原因的句子。
  2.课件演示句子: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不服气)
  3.指导朗读:
  4.出示练习:廉颇不服,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而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
  4.说说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课件演示:因为蔺相如在()立了功,在()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
  5.小结原因所在。
  三、交代学习任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质疑:蔺相如立功,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课件演示)
  2、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爱读的故事,找出相关的句子来体会蔺相如的能耐,与小伙伴一起来裁决。
  3、汇报
  故事一:完璧归赵
  (1).课件出示重点句: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临危不惧)
  (2).指导朗读
  (3).质疑:蔺相如会不会真撞碎这块璧?从中感受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
  (4).引导学习其他句子,进一步感受人物特点。
  故事二:渑池之会
  (1).课件出示重点句: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视死如归)
  (2).指导朗读
  (3).我们体会一下蔺相如当时的心情和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的词语说一说。课件出示: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4).引导找出其他句子来表现蔺相如的能耐。
  (5).讨论:在这场较量中,秦王为赵王击缶,前面赵王为秦王鼓瑟,这样是不是扯平了呢?
  (6).引导得出:秦王乃一国之君,一个是大夫,秦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7).综合思考: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课件出示)
  注:本环节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廉颇的作用。
  故事三:负荆请罪
  是啊,蔺相如维护了赵王的利益,维护了赵国的利益,你说这仅凭一张嘴能做到吗?他该做上卿吗?将相风波也由此而起,就有了“负荆请罪”这千古佳话。谁来抓住最后的机会说一说蔺相如立功是不是仅靠一张嘴?
  (1).课件出示重点句: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识大体、顾大局)
  (2).指导朗读
  (3).引导找其他句子体会
  四、梳理全文,了解各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1).质疑:既然蔺相如有这么多优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题目改成《蔺相如传》了?
  (2).课件演示:前两个故事是后一个故事的原因,后一个故事是前两个的结果。
  五、联系故事内容,谈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课件演示)
  六、品古诗(课件演示)
  1、《赞蔺相如》
  赞蔺相如
  秦庭搏命发冲冠,
  便使枭雄气血寒。
  为问书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闲看。
  2、《赞廉颇》
  赞廉颇
  回车示弱总心安,
  谁识负荆低首难。
  真是将军胸胆在,
  始留佳话后人看
  七、提出希望
  历史,波澜壮阔,出现许多像廉颇、蔺相如这样的英雄。希望同学们多看看书,走进历史,走访名人,在历史中明理,在名人中睿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11:54 , Processed in 0.05068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