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蒙蒙细雨》教案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背景知识
  1.课文记叙的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学校上班,在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准备借给班里学生穿的“我”的那件蓝制服。为保证班级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又不耽误学生上课,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家来,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取了衣服,又匆匆赶往学校。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主要写妈妈身体不好,冒雨上班,使“我”很为她担心。第二段(第4-15自然段)主要写妈妈发现忘了带歌咏比赛要用的蓝制服,赶回家来拿了衣服,又冒雨匆匆走了。第三段(第16自然段)写雨继续下着,还是那么小,那么细。课文“以小见大”,通过对妈妈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反映她的崇高精神境界。
  2.课文开头、结尾对雨景的简略描写,文字不多,作用不少,应启发生领会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课文中那些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要着重引导学生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找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经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难点: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阅读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解题,质疑。
  (1)出示课题。
  (2)课文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题目?等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觉得“妈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2)讨论、交流上述思考题答案。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根据人物--妈妈的出场、退场考虑段落的划分。)
  (4)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注意带点字的写法。
  肾炎:比较字形肾--览。
  冤枉:上面不要多点,下面不要少点。
  撅着嘴:分析右边的部件。
  (2)说说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这么担心?
  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要点:
  ①妈妈至少要在路上淋15分钟的雨。②妈妈身体较弱。
  ③“我”帮不上妈妈的忙,只能干着急。
  (2)比较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
  ①那雨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②那雨很小,很细。
  (第一句是个比喻句,对雨作了具体的描写,突出了雨的特点,使句子表达得更有美感。)
  (3)概括段意。
  5.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06:17 , Processed in 0.04281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