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回复: 0

[语文下册] 六年级语文教案——《鸟的天堂》教案1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1: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会“榕、桩、恋”3个生字,理解“陆续、颤动”等16个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①“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③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①“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②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榕树、木桩、留恋。
  (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缝隙:裂缝。
  应接不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6题。
  (2)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06:17 , Processed in 0.05420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