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回复: 0

[语文上册]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课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4 23:38 , Processed in 0.04076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