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回复: 0

[语文上册]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的家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我、家、爸、妈、牛、姐”六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认识笔画“撇”,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规则用铅笔在田字格里描写“牛、生”。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生字组成的词语“爸爸、妈妈、姐姐”。
  4、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读课文。在跟读的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小主人对家的一种喜爱依恋之情,进而联系到自己温暖的家。
  5、能仿照课文,用一二句话说说自己的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我、家、爸、妈、牛、姐“6个生字。
  2、能仿照课文,用一二句话说说自己的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课文录音。全家福相片。生字卡片。
  学生方面的准备:全家福相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老师的全家福相片,老师介绍”我的家”。
  2、板书课题。
  3、学生字“我、家”。
  4、读课题
  5、你能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你的家吗?
  说明:
  从老师的家引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有一定的亲和力,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继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家,不但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渗透了说话训练的内容。
  二. 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一听课文录音,听一听小作者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反馈听到的内容。
  2、二听录音,注意生字宝宝的读音
  (1)媒体出示短文,当课文录音念到生字时,媒体演示生字闪烁红光。
  (2)在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出来,把它圈一圈。
  3、三听录音,轻声跟读短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说明:
  三次听录音分别提出不同要求,目的明确要求适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跟读课文,重在落实字字过目,加强指读习惯的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特别关注他们,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
  4、学习生字“爸、妈、牛、姐”
  你认识这里面的哪个字,在哪里认识的?
  5、小组交流,识字好办法
  6、大组反馈
  说明:
  学习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提倡畅所欲言。有些生字可能有些学生早已认识,让学生做小老师把好方法教给大家,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识字教学应有多侧重,根据各个字的特点,抓住要点,重拳出击。
  7、巩固识字
  (1)游戏:生字宝宝大搬家
  抽六个学生,每人各执一张生字卡片,齐读后,自由换位。可以多次重复。
  (2)游戏:生字接龙
  师出示生字卡片,一生读后请出自己的好朋友接下去读后一个生字。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把字宝宝送回家,你还认识他们吗?
  自由轻声读短文.抽生读.齐读.
  2、选一句你读的最好的句子读一读,读给大家听。
  抽生选读,随机出示句子,师适时朗读指导。
  3、小组接龙读课文。
  说明:
  本环节重在以读促解、读中感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小主人公对家的那种喜欢依恋之情,从而让学生联想到自己温暖可爱的家。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话读一读,再读给大家听。然后老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领会他读的好的原因。
  四、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1、读句子
  我家有爸爸和妈妈,还有一个姐姐,她属牛.
  2、拓展练习——小小演播室:说说我的家。
  说明:
  小小演播室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了课文后,能学习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当然,因为是第二次说,所以相比课前说话训练,对于学生说话要求应该有适宜提高。
  五、描写练习
  1、念念写字歌,边念边作动作。
  田字格有两条线,横中线竖中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左上左下分得清,右上右下分得清。
  2、复习笔画“撇”。师范写“牛”。(“牛”字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两横第二横长且写在横中线上。)
  生练习描写。
  3、生自学“生”字笔顺。
  4、师范写“生”。生练习描写。
  说明:
  指导写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特别注意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书写前笔画也要明确要求:横要平,竖要直,撇要有尖。
  教后反思:
  在本堂课上,请学生说说”我的家”,我共设计有两次,分别安排在教学开头和结尾处。然而,通过教学,我发觉在第一次的说话练习中学生总体反映冷淡、说得杂乱无章没有头绪;反之,第二次的说学生反映热烈,敢说想说的多了,说得清楚而又有条理。在启发下还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这里的反差是明显的。结束教学后,我就在想:第一次的说话设计是否多余,如果能把这个环节省出来的几分钟放到后一次说话练习中,让说得学生更多、时间更充沛,这样效果是否会更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06:16 , Processed in 0.04653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