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两小儿辩日》一文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有个问题: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
  他的理由是:长安尽管远但肉眼看不见,而太阳却时时能见,故为太阳近。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直至流利。
  3.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师生互评。
  4.全班齐读,力争背诵。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重朗读,如此简短的文章,完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当堂背诵下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会背以后对文章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自主学习,掌握内容
  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
  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指名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四、演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位学生,一人演孔子,另两人演小儿。孔子的话可由学生自由发挥,符合文义即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可以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才情。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探究课文,理解内涵
  1.全班讨论: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有哪些启发? (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
  2.全班讨论:对两小儿所持看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对此是很感兴趣的,可以让他们积极发表看法,不必强求他们的回答有多少科学依据,能自圆其说即可,关键要保护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3.你认为学生该不该笑孔子?“孔子不能决也”一句说明了什么? (笑与不笑,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不必苛求,关键要保护学生深入考虑问题的积极性。但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六、1、 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 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七、课外延伸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眇:盲,瞎。或:有人。扣:同“叩”,敲打。扪:抚摸。揣:抚摸。龠:古乐器,形状像笛。
  一个天生的瞎子,从来没有见过太阳是什么样子,他向眼睛好的人询问。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铜盘。”他敲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后来有一天他听到钟响,便以为是太阳。另外有个人告诉他:“太阳的光像蜡烛。”他摸了摸蜡烛,记住了它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短笛,就以为是太阳。太阳同钟和短笛相差也够远了,可是瞎子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只是向人家询问得来的。
  启示: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到实际锻炼。
  八、布置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9 17:27 , Processed in 0.06959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