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之三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比喻句的学习,明白本体、喻体间的关系,并透过比喻句认识诸葛亮是个人才,具有雄才伟略。
  4、通过品词析句,感悟刘备求贤若渴、尊重人才、求才至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文中插图——邮票)
  1、指导看图。
  2、交流:图上描绘的是什么故事?谁能够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将图中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讲清楚。)
  3、解题。三顾茅庐,“三”是什么意思?“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这的“三”是三次还是第三次的意思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仔细找找。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并用笔画一画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体会,并用因为……所以……将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说出来)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讨论:“三顾茅庐”的“三”是指三次还是第三次的意思呢?
  这三次刘备是怎样去邀请诸葛亮的?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诚心诚意)
  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前去邀请诸葛亮?文中哪个词语告诉我们?
  三、解读诸葛亮
  1、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邀请诸葛亮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那是因为诸葛亮是个人才。诸葛亮是个人才吗?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了解。(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课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让你感受到诸葛亮是个人才。(学生边找边感悟)
  3、重点结合三个比喻句,理解诸葛亮是个具有雄才伟略的人才。
  4、感悟比喻句中本体、喻体的关系。
  四、齐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抓住单字突破词语理解。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积累词语。
  3、摘抄比喻句,并练习写两个比喻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他深藏于隆中,精读史书,关心国事,对于群雄纷争的局势了如指掌,他善于运筹帷幄,有雄才大略。对于这样的人才你们将以什么态度与他交往呢?刘备又是这样对待诸葛亮的?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感悟刘备求贤才的诚心诚意
  要求:用心找一找、用笔画一画、用嘴读一读文中能够说明刘备诚心诚意、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词句。
  三、交流自主学习的收获
  关键细节品析:
  1、上路前——责备张飞(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刘备为什么责备张飞?说明了什么?)
  2、快到时——下马步行(离诸葛亮家还有半里路,刘备为什么下马步行?他当时心里怎么想的?你明白了什么?)
  3、到达后——耐心等候(来到诸葛亮家,刘备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他当时心里怎么想?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又会怎么想?为什么?)
  4、见面后——茅塞顿开(想象一下,刘备与诸葛亮会面时的情形,刘备会说什么?会怎么做呢?理解“茅塞顿开”再次感受诸葛亮的雄才伟略。)
  5、得才后——如鱼得水(刘备怎么对待诸葛亮,为什么刘备说他得诸葛先生如鱼儿得到水一样呢?)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悟
  五、质疑问难,延伸交流
  1、课文中写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为什么在第三节中花大量笔墨写景呢?
  2、品析隆中景色的绝妙。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
  2、背诵课文三四节。
  3、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7 17:57 , Processed in 0.058857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