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回复: 0

[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伯牙绝弦》随想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一提“生成”,我就有点后怕。因为缺乏教学机智的我总怕因为“生成”惹出新的麻烦,自己招架不了。可是对于今天日臻走向成熟的我而言,它不再是“洪水野兽”,而是可以被我“驯良”的。我至今记得教学《伯牙绝弦》的情景。
  哀婉的音乐一响起,浓浓的悲伤便悄然笼罩到了教室里。看到学生们从先前的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到静静地沉浸在哀婉的乐曲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仅仅几秒钟的时间,学生的情感竟然掀起了如此狂澜,这全归功于音乐的魔力!
  我缓步走到讲台正中,用略微有些低沉的语调问学生“知道为什么音乐变得如此忧伤了吗?”“因为子期死了。”
  “你从哪个句子知道的?”“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在这凄婉的音乐声中,我们师生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伯牙身边。在动情地朗读中,学生们体会到了伯牙与子期的深情厚谊,体会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含义。
  如果说那堂课是精彩的,我敢肯定一定就是上述的这一幕。当我不自觉地回味着那一刻师生的动容时,我庆幸自己捕捉到了那个可贵的契机。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我走向多媒体本是想播放《高山流水》,想让学生伴着它再次入情入境地诵读“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可因为操作失误竟然放出了回读时用的哀婉音乐。当看到学生们马上被音乐创设的氛围感染时,我果断决定调整原来的教学步骤,直接插到事情的结局处。虽是无心插柳,还真创造了“柳成行”的无限喜悦。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阴差阳错”,面对这些时,是忙于给学生致歉呢,还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转忧为喜呢?经历了这次错误生成的精彩后,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教师不必为失误而慌张,而是应该即时去发现、捕捉和利用。如果我们能巧妙利用这些动态资源,就会促成我们的课堂呈现给人更多的意外惊喜,出现更多的精彩和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18:53 , Processed in 0.05741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