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回复: 0

[语文上册]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门前的小树死了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针对城市树木惨遭破坏的现象,以一份调查报告的形式,从现象、调查、分析、建议四个方面,有详有略、主次分明地进行了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作者对破坏生态者深深的谴责和发出的爱护绿色家园的呼吁。
  课文起笔提及小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与“分析”中的“今年气候比较适宜树苗生长”相照应,也暗示出小树的死亡肯定另有原因。
  然而事情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在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中,盛夏来了,小树却枯萎了。小树的生命状态与先前形成了鲜明对照:开始是“成活”了,现在却“枯萎”了,甚至成了一根木棍或被人锯断了。“怎么春天刚种的小树,这么快就死了?”这篇调查报告就是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来贯穿全文的。
  在这两段短短的文字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小树成活了,小作者“心里真高兴!”。从一个“真”字和句末那个重重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到作者心里对绿色生命的珍爱、对勃勃生机的渴望。
  在“调查”中,作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最后,小作者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列举出小树非正常死亡的若干原因。有理有据,真实详尽。
  在报告的最后部分,作者向园林部门提出了小小建议,向全社会发出了呼吁——“坚决制止毁树的不良现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3个会认的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作者在进行调查时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继续学习从课文题目入手提出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绿色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字、词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于课题处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探究文本内容。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想问些什么?”
  二、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限时让学生读完这篇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三、再读课文,突破疑点。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读书的感受。
  2、注意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切忌上成科学课或思品课。同时,本文提供给了学生一个写调查报告的文本范例。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着运用。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注意这四个字占格各有不同:“耐”左窄右宽;“垃”和“污”右窄左宽;“贩”则左右相同。
  4、引导学生们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偏旁是这样的?”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中国汉字的一种布势规律。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做一份调查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1 22:11 , Processed in 0.04898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