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回复: 0

[语文上册]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赵州桥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课后反思:
  近期以来一直在练习分段,学生的能力大有提高,对于这一类较简单的段落结构能正确判断。有了分段的基础,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过渡句是可以找出来的,但是很多孩子还是没有掌握它的作用,又进行了指导。仿写“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学生的思维还是不够活跃,写得较简单,但是结构基本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9 10:34 , Processed in 0.05628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