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语文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设想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索溪峪的“野”》是第11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紧扣一个“野“字,分别描写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文章表达的内容、情感上与《桂林山水》相仿,文章结构也与《桂林山水》相仿,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因此,我从以下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1.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步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运用字词典自学生字词;
  2.从《桂林山水》导入,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索溪峪的图片,感悟索溪峪的美;
  3.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课文中的文字配找来的图片,制作幻灯片,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利用学生制作的幻灯片,进行欣赏性的品读训练;
  5.运用讨论式学习模式,激活语言的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紧扣一个“野“字,分别描写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文章表达的内容、情感上与《桂林山水》相仿,文章结构也与《桂林山水》相仿,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这一堂课,达到了以下教学目的:
  1.重视朗读和感悟,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整节课以读代讲,只是在中心词和总起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点拨。
  2.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悟、自己搜索资料、自由探讨能力,效果较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前,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索溪峪的图片,感悟索溪峪的美;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课文中的文字配找来的图片,制作幻灯片,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运用讨论式整合模式,设计一项讨论题,让学生比较《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在网上发表评论,内化课文内容,激活语言的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建议:
  1.学生反馈面比较小,大部分学生做的幻灯片具体情况在课堂上来不及看;做得怎么样,图与文字配不配得上,不得而知;
  2.时间安排上还是比较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比较少,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反馈,效果就更好。
  附:教案:
  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安排课前学生预习:
  1.查字词典,自学生字词;
  2.上网搜索有关索溪峪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保存。
  课堂教学:
  一、复习《桂林山水》一课,导入新课。
  二、读题:索溪峪的“野”
  质疑:野可以组什么词?
  出示字典中“野”的解释,这里应选哪种解释?
  为什么题目的“野”要加上引号呢?
  三、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
  提示:找文中段落的总起句,从而对文章提纲挈领。
  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山是野的。
  第三自然段的总起句是:水是野的。
  第四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第五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4 07:18 , Processed in 0.05259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