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回复: 0

[语文上册]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老师,您好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附资料:
  您是蜡烛
  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您是黄牛
  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
  您是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都不对
  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
  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
  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对,我知道了
  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心灵
  净化灵魂
  永远不知疲倦
  长大了我也要——
  做一名老师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
  路从先生
  《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这是多么敦厚的一道人世风景。你看,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礼记》: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这里说的是君子坦荡。君子出游,拜师访友,要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还有君子登堂,内室门外有两双鞋,听得到谈话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所以古人登堂的礼节,那种君子坦荡的风度,是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12:08 , Processed in 0.08572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