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回复: 0

[语文上册]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想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想
  《山行》和《枫桥夜泊》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是同为唐代著名诗人所作,都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不同之点是,虽然同是外出观秋景,但是一爱一愁,心境不同,景色也就不一了。
  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
  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两首诗的教学都可以从图入手: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吗?
  2、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3、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查查字典,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4、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诗的意思吗?
  上述的教学,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整体把握了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又利用图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义的选择,还凭借插图基本上疏通了诗句意思,降低了逐句直译的难度。
  《枫桥夜泊》的教学也可以如此进行。
  二、由情及景 领悟意境
  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
  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一爱一愁)
  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三、再度利用 倾诉衷肠
  1、 再次看图,创编故事。
  一天, 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在书房里读书,时间一久,感觉太闷了,于是他叫书童备车,要到郊外玩一玩……
  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张继这一天正好在返家的船上,他已经在途中好久了,怎能不想念家中的妻儿老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
  2、 虚拟相遇,互诉衷肠
  教学时间充裕,可以在课内安排如下表演:杜牧和张继这一天竟奇迹般地相遇了,他们互致问候完毕,就把自己所见所感向对方说了起来……
  如果时间有限,可安排课下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不管是说是写,总之会达到借诗人之口表心中真情的目的。
  四、延伸推荐 体会表达
  心境影响所见所思。为了进一步对此有所体会,适当向学生推荐几首古诗,来验证和加深此方面的理解。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
  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
  (元)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
  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
  一天风露藕花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19:13 , Processed in 0.05720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