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5|回复: 0

[语文上册] 雾凇(教案)苏教版第七册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理念:
  1、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体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感受雾凇的奇特。
  2、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美:
  1、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和作者一道去吉林,去松花江畔,看看奇特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先复习几个课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指名读、齐读 读出韵味)
  ①老师要考考同学们:课文哪一段写到“洁白晶莹”?哪一段写了“琼枝玉树”?
  ②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雾凇的美。
  ③吉林人是怎样赞美雾凇的?(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谁再读读这句诗?(指名读)
  ⑤师:雾凇像雪白的梨花一树树、一行行是那么美丽动人。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探究探究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二、细读课文,感知形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雾凇是由什么形成的?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汽→雾气→雾凇)
  ①     你们知道吉林市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是哪儿来的吗?(学生根据课文或查阅的资料回答后,老师给予评价)
  ②     出示丰满水库的图片和有关资料:这就是丰满水库,又称“松花湖”,位于松花江上游。建于1937年,大坝高95米,长1080米,储水量112亿立方米,是东北的主力电厂。巨大的水流从几十米高处冲下,溅起阵阵水雾。于是,周围的空气中就弥漫着过于饱和的水汽。
  ③     饱和的水汽又是怎样变成雾气的?
  三、精读语段,弄清雾气的变化:
  出示语段:“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1、自己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在雾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在文中划出有关词语。
  2、汇报:在雾中看到了什么?(雾中的江面、雾中的长堤、雾中的树木)
  3、分别出示“雾中江面”图、“雾中长堤”图、“雾中树木”图,说说:雾中看江面是怎样的情景?(弥漫着阵阵雾气。理解:弥漫)
  雾中看长堤又是怎样的情景?(雾气随风飘荡,笼罩着十里长堤。理解:笼罩)
  雾中看树木更是怎样的情景?(被雾气淹没了。)
  4、指导感情朗读:雾中的景物是物非物,多么奇妙。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些句子。(注意读出感情,读到位)
  ①     自己试着读一读。②同桌相互读一读。③指名读④评读⑤再指名读⑥齐读这三句话。
  5、假如这时你站在这个长堤上,还会看到什么?(雾中的人雾中的天、雾中的花、雾中的山、雾中的房屋、雾中的草……)
  想象:雾中看人、看花、看房屋、看山、看草、看灯会是怎样的情景?
  6、雾变化无奇,给万物披上了神秘色彩,从古到今不少诗人用诗赞美它。谁能吟一吟搜集到的描写雾的诗句?
  7、老师也搜集了几句,一起来读一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半浮半沉树头树,乍合乍离山外山。--查慎行《晓发胥口》)(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鱼船。--张旭《桃花溪》)(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山中留客》)
  8、过渡:真是诗中有雾,雾中有诗。可雾气又是怎样形成雾凇的呢?
  四、品读语段,了解形成过程:
  1、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卡完成上面的练习。(媒体出示练习)
  ⑴读课文,填空:
  这蒸腾的雾气,(      )地,(    )地,(    )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了。
  ⑵谁愿意把你的答案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这道题。
  ⑶发现了吗,这雾气给松针柳树带来哪些变化?
  2、(出示课件)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⑴读读这几个词。
  ⑵读后你又发现了什么?(都含有“银”字,说明白、亮。从光泽上看:越来越亮。从大小上看:越来越大、越来越粗。从数量上看:越来越多。从形状上看:越来越美。)
  3、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大、多、亮、美。
  我们再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怎么读,才能读出雾凇越来越粗,越来越亮,越来越多,越来越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试读;评读;再指名读;最后引读。)
  4、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吉林人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读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瞧,多么富有韵味的雾凇。(欣赏雾凇录象)
  5、欣赏了这美丽的奇观,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赞雾凇,升华美:
  师:吉林雾凇,现在被誉为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每年都有二、三十万的中外游客到这里旅游观光。雾凇原来叫树挂,后来经过科学家论坛论证改名为雾凇。当地有很多用雾凇命名的产品、旅馆、商店、饭店,连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雾凇。猜猜看:这是我国哪位领导人题的诗。(贴诗)
  这是江总书记1991年到吉林视察时恰逢雾凇奇观,写下的赞美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媒体出示诗):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
  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998年,他又为雾凇赋诗一首。谁想读读?(指名读)一起读读。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你还搜集了哪些赞美雾凇的诗?(指名汇报)
  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名山胜水数不胜数,课后同学们可以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也可以用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方法写一写、赞一赞我们周围的景物、风光。
  板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水汽→ 雾气→ 雾凇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
  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雾凇图配诗)
  课文:          22、雾凇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除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树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晨,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3 15:28 , Processed in 0.08185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