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0|回复: 0

[语文上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颐和园》教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5 11: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0、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05:12 , Processed in 0.07916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