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0

案例:圣诞树的秘密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4 22: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时候我们教师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意识、发现。当幼儿生成新的活动内容时,也许他会游离于教师预想的活动目标,或许教师应该做的还不仅仅是发现,还要等待,等待幼儿对现有材料的利用情况;还要支持,支持幼儿的“创意”,挖掘幼儿生成内容的价值。
  区域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新投放的材料,来的幼儿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教师随时忙着准备新材料。对此,教师们显得很是无奈,有些不知所措。经常抱怨孩子的注意转换太快,操作活动持续的时间短。在这种情形下,频繁地更换材料并非是明智地选择,这除了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还反映了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利用,因此我们教师多是采用“一物多用”的方法来解决,但其中不免会产生教师预成性与幼儿生成性之间的问题。“圣诞树”这一案例,我们充分利用预成性与生成性兼顾的策略探索了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
  在生活劳动区,我们投放了水果、塑料小刀、圆盘等,让孩子练习切、削、剥等动作。在这里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因为他们正在尝试的是成人做的事,而且所完成的活动能够产生实际的效益。例如,把切成块的苹果、胡萝卜、黄瓜等整齐地放入小盘中,逐一插上牙签,让同伴分享;把剥好皮的毛豆送到厨房去,得到炊事员叔叔的夸奖等。在孩子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时,随之问题也来了,也就是往往一个活动结束后,所投放的水果、蔬菜也随着消耗尽了,下次活动又需准备,这可是个不小的开支和浪费。要是缩减材料,那幼儿的兴趣就大减了。但是,很快,孩子们替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天,昊和翔来到了生活区。他们一来就忙着拿起黄瓜就开始削皮,昊在等着切。当翔削完皮后,因为只有一根黄瓜,两人开始争着要切起来。我悄悄地站在他们的身后,看看这两个小家伙如何解决,解决不了,我也好找时机好好教育教育他们。昊说:“这是我削的皮,当然是由我来切了。”翔:“你都削皮了,也该让我切了,要不然我玩什么呀?”昊看了看手中的黄瓜,又看了看桌面上的黄瓜皮,说:“那你就玩这皮呗。”翔:“这皮有什么好玩的呀?老师说了这皮不能吃。”“那,可以呀,我妈妈还把皮吃了呢.”我知道他们这样争执下去,也不会有个结果,就准备制止他们了,用我的方法一人一半切。但只听见翔说:“要不,我们把这皮穿起来当项链好不好?”“可以。我切完了和你一起穿。”这个创意可太好了,我忍不住蹲下来看看翔的创意举动,只见他把黄瓜皮一节一节的摆好,“用什么穿呢?”翔嘟哝着,听到后,我也帮他找穿的工具,看到牙签后,我把牙签递给他,“你看这行吗?”翔接过牙签,又看了看黄瓜皮,认真地穿了起来,我想这时应该解决他们的问题了吧,我走开了。不久,翔向我跑来,手里拿着用牙签穿的黄瓜皮,“老师你看,我做的圣诞树。”原来他把一节一节的黄瓜皮曲折地穿在牙签上,看上去果真像圣诞树。“快教教老师,怎么做这个圣诞树,好不好?”我和翔再次来到生活区,我也认真地学了起来,此时,“圣诞树”吸引了不少的小朋友,没两下,削下来的皮全用完了,怎么办?难道又要弹尽粮绝?可不可以再利用什么?对了,何不利用切成片的黄瓜和圣诞树制作水果拼盘呢?我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结果,活动结束后,生活区是最热闹的,作品也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很快,用黄瓜皮穿成圣诞树的做法以及水果拼盘的制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生活区又成了大家都愿意去的一个区了。
  许多时候我们教师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意识、发现。当幼儿生成新的活动内容时,也许他会游离于教师预想的活动目标,或许教师应该做的还不仅仅是发现,还要等待,等待幼儿对现有材料的利用情况;还要支持,支持幼儿的“创意”,挖掘幼儿生成内容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9 05:29 , Processed in 0.07664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