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9|回复: 0

小升初之路:三年级的纠结与释然(上)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4 20: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不自由”的一面。如果我们如何在小环境中真正帮助孩子去认识“自由”,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课。
              女儿今年三年级,是一个认真、内向、独立并且有着丰沛想象力的孩子。如果在另一个语境中评论的话,她又是一个胆小、散漫、固执且尚未被大人思路所束缚的孩子。
           
              女儿出生后,我看了很多育儿书,也许是70后这一代从小做惯了“乖小囡”从而对“自由”特别渴望的缘故,我对女儿一直本着“理解”的态度。现在想起来,我的价值观对女儿后来的表现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一直到上小学前,我对自己这个育儿观念还是非常自信的,小学前,面对诸多“幼小衔接”的培训班,我们一个也没去过,我也没有给她教过识字、拼音、算术或英语。她感兴趣的是做实验、玩各种破玩具以及所有的户外活动。
           
              第一个转折:幼升小“择校”
           
              进小学,对于我这样的父母来说,只是后面漫漫长路的开始。
           
              由于对口学校是所谓的“菜场小学”,我和女儿开始了懵懵懂懂的幼升小征战。别说女儿是“考试菜鸟”(她连一堂正规的课也没有上过),我们自己也是“菜鸟父母”,所以也就随大流既去考了上海北区著名的“XX附小”,也去浦东与3000多大军参与了10年一贯制著名小学的考试。
           
              记得当时看着女儿小小的圆滚滚的身体一个人挂着牌子找考试教室并且还要上机考试(她以前从未使用过计算机),隐隐觉得随着进小学后,“自由”也许是越来越奢侈的事情。在门口等她的时候,听到身边的父母在交流经验,越听越汗,普通的拼音学习、英语学习根本不算什么,思维训练正正经经学了3年的大有人在。“不然考什么考,考了也是白考。”有的家长说。
           
              在面试环节,学校老师甚至和家长明说:“如果父母之间没有一个能‘全职’陪伴孩子学习,建议还是不要来读我们学校,吃不消的。”幼升小考了4所学校,最后双向选择了徐汇一所以艺术教育和快乐教育著称的私校,小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一年级一开学,立马就给颜色看了,由于不识字,考卷上的题目都看不懂,语文考试只考了六十几分。英语背诵也像是背天书一样,一字一字,光靠学校里每天一节课,回来自己根本完不成作业。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现在入小学的默认识字量500~800字之间(1000字以上绝不是少数),数学、英语程度因人而异,但像我们这样的“素人”,全班大概只有2、3个。
           
              无奈之下,决定语文由我自己来补课,英语请家教来教自然拼读。大约过了2个月,孩子逐渐适应了,全家人大松一口气。我们不求孩子对分数“锱铢必较”,名列前茅,不是很多书上都说,“中游的孩子最幸福”嘛…
           
              照理说,我和他爸爸脑筋都不算糟,当年也都是名牌大学的所谓“高材生”,从来没有为学习发过愁,想着女儿本来也就是学前学得少,填平了差距应该就没问题了。但谁知世道早就变了,我们小时候那种回到家半个钟头做完作业书本一扔到弄堂里找小伙伴玩的时代早就过去啦。
           
              家长群里兜一圈,再淡定的父母,也都在暗暗地拼,搞得我后来都不愿意看群了。但除了一年级学了一阵自然拼读,我至今还没有让女儿补课,因为她的课余时间已经够少了,而我坚持认为一定要保证孩子足够的“玩乐”时间。
           
              第二个转折:三年级来了
           
              由于坚持“自由”的念头作祟,一二年级除了一开始为了拉平入学差距而补了一阵以外,女儿的功课基本是自己搞定。我也一度引以为豪,虽然她的成绩不怎么样,但好在书包自己理,书皮自己包,功课自己做,实验自己做,仍然保持着幼童的单纯之心。虽然每天拖拖拉拉磕磕碰碰乱糟糟,但也保持着小小的进步。
           
              一直到三年级来了。都说小学时期三年级最关键,学校里还专门开设了小学三年级家长讲座,老师再三关照:三年级不努力,小升初徒伤悲。
           
              所以真正的现实问题就来了,那就是怎么才能进一所好初中,从而让自己的孩子不至于早在12岁的时候,就几乎失去了受更好教育的可能。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当我们在公园的草坪上放风筝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坐在学而思上奥数课;为什么我们家的孩子在家里忙进忙出做“无用的”实验时,别人家的孩子在拼命练琴掐准时间小学毕业前考出10级--因为除了压榨孩子的玩乐时间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稍稍计算一下,从孩子出生到上初中总共只有12年,第一年还得吃奶,此后11年,有的人努力学习(就算人家是拔苗助长),你却“全面发展”,等到12岁“一考定终身”拼证书拼知识拼成熟度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拔着拔着至少看起来“长了”,而你发展着发展着却总还没来得及“全面”,那该找谁去就找谁哭去吧!
           
              我知道,有人会说,拔苗助长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的一生那么长,考不上大学怎么了,考个破大学人生就没指望了吗?再说,那些从小读书脑袋读傻的人见得多了。这话说的太对了,我原来就是这样想的。以前我也不屑于随大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了8、9年,然后只剩3年了,突然发现还是希望能找到一条既不让孩子读傻又尽量不去浪费时间读破大学的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03:02 , Processed in 0.07367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