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回复: 0

家长对作文学习常见的认识误区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7: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孩子的身上凝结着家长全部的爱,每位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希望孩子身体好、学习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对孩子是百般呵护,千般宠爱,殊不知有些“想当然”的观念正阻碍着孩子的进步。
              “想当然”观念一:多读书,作文自然就能写好了。
              其实:只有10%的孩子是这样的。
              “多读书,作文就能写好”,适用于这样的孩子:写作水平已经比较高了,自己已经积累了20000字左右的优秀文章,已经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但是,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孩子还不具备这样的水平。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绝大多数孩子看书还是在“看热闹”,孩子还是沉迷于故事情节本身,而不是主动地去赏析文章。
              孩子要想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的是写自己真实的体验,如果看到书中所提及的事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于孩子提高写作的帮助还是有限的。比如某篇例文中提到作者误将“白矾”当做“冰糖”吃了……如果孩子根本不知道“白矾”为何物,也就无法理解这篇作文,例文写得再好,孩子也无法从中汲取营养。
              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有益的,但迅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却不像我们所“想当然”那样可以立竿见影。写作文,还需要系统地学习。
              “想当然”观念二:多读书,阅读题目就能答好了。
              其实:课外阅读和答好阅读题目没有直接关系。
              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情感、情操与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但当我们仔细分析考卷上的阅读题目时,不难发现,阅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概括、理解、表述的能力,而这三种综合能力是无法直接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来提升的。理解能力是概括能力的延续,而表述能力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于一道阅读题目,有的孩子可能理解了,但如果表述不清,没有做到言简意赅,还是得不到高分的。就像有些人学问好,当是无法成为一个好老师,为什么?表述能力不行。“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
              答阅读题目是有方法和技巧可寻的,还是需要学习的。
              “想当然”观念三:好词好句的积累对提高作文水平是很非常重要的。
              其实:积累运用的鸿沟是“组织”。
              积累好词好句固然是必要的,但对于提高作文水平,充其量也只起到了一个辅助效果。“积累”是为了“运用”。而从“积累”到“运用”的途径是“组织”。什么是“组织”呢?这里所说的“组织”就是“组织语言”。孩子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好比手里有很多兵,写作的时候,需要把这些兵组织起来上战场了,如果缺乏组织能力,那必然是一团糟,再好的精兵,没有好的战略部署,也打不出胜仗。
              小学阶段,乃至到初中的起步阶段,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积累的好词好句无法正确运用到写作中去,所以,即使手里有再多的精兵,主将不会组织,精兵也无法发挥作用。
              我们要教孩子用最简洁明确的语言来表达,在表意明确的基础上,再开始学习润色语言,学习“调兵遣将”的技巧,最终完成一篇优质的作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7 06:05 , Processed in 0.05269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