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回复: 0

孩子感受不到的爱不是爱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7: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知名亲子教育专家、中国赏识教育学会首席亲子顾问魏建惠老师,在石市27中高中部阶梯教室,为省会家长做了一场主题为“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的交流活动。
              孩子真正理解父母很难
              现在的孩子真难教,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这是当今父母的共识。为什么用
              当初爸爸妈妈教育我们的方式来教现在的孩子行不通了?不管不行,打不行,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不行,天天夸“孩子你真棒”也不行,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时代变化了,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可能天天向上。
              魏建惠认为,很多亲子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太想爱孩子却又太不会爱孩子。尽管父母情愿付出最大程度的爱,但孩子没有感受到爱。孩子没有感受到的爱,就不是爱。“孩子,父母的爱你能理解吗?”这是在家庭中很平常的一句话,可魏老师认为,父母可以理解孩子,因为他从孩子时期走过,可是孩子根本不能真正理解父母,所以父母不必奢望。对于父母来说,不用想怎样让孩子成功,你要做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爱。孩子感受到了爱,成功就是很自然的事。
              父母保持“花苞心态”
              按照成长教育的特性来分,孩子的教育阶段可划分为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等5个阶段。一般而言,在第一阶段,即学说话、学走路的早期教育时期,几乎100%的孩子会成长顺利,在魏老师看来,这跟父母的“花苞心态”有关: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丝毫不怀疑小宝贝未来前途的光明,就算他们不会说话、走路不稳,也仍然会去耐心地呵护和引导,相信他们今后都能自然而然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但在之后的几个教育阶段,孩子的成功与否则因家长的认识而不同。特别是从幼儿园阶段,基于望子成龙的渴望和对未来生存压力的担忧,很多家长于是丢掉了“花苞心态”,付出的爱都带有急功近利的成分,在学习和兴趣培养上都有了目标性要求,可往往欲速则不达。家长的着急和不能输,破坏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拔苗助长的后果可想而知。
              负面欲望引导成正面动力
              “有时我想尊重孩子的意见,比如,你说今天咱们去哪里玩?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我觉得这不对,甚至有点可怕。”交流会上同时有两位家长问到这个问题。“家长给孩子安排好了,孩子自然不思考了。这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约有80%的孩子不会思考,这确实很可怕。”魏老师呼吁:不要教孩子,教只会让孩子变笨。家长不要教孩子知识,知识电脑里都有了。“你要做的是开启孩子的智慧,让孩子去体验、有感受,孩子有问题时不给予答案,激起他探求的欲望,有了欲望自然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魏建惠解释到,欲望与动力是平行的,即使欲望是负面的,引导好了也能产生正面的动力。
              比如早恋,想要追求心仪的对象,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优秀。你自己优秀了,回头发现身后也有一群追求者,于是你成了一个选择者,选择当然比追求好,要想有选择权那就需要更优秀……一个看似不走“正道”的欲望,往往会产生强大的自我学习动力,如果孩子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主动学习,家长就应该顺势让孩子做回自己,往容易做到的方向引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6 20:16 , Processed in 0.07034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