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回复: 0

北大教授:鲁迅文字并不难懂 鲁迅精神更具现代价值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6: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鲁迅的《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文章正告别中学课本,被网友戏称为“鲁迅大撤退”。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读不懂鲁迅,或者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喜欢读鲁迅了?为此,本报专访了北大教授、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他认为,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鲁迅,真正影响鲁迅作品被年轻人理解的,也并非鲁迅作品本身,而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思潮,是教育方法等。
              对鲁迅的认识有误解
              关于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争论由来已久,钱理群认为,这不仅仅是教材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整个社会对鲁迅的认识问题。
              钱理群说:“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问题,表面上看来,是语文教材选材的问题,但背后隐含的,是对鲁迅的认识问题。这些年来,思想文化界一直都有贬低或者否定鲁迅的思潮。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专门写过这个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鲁迅突然变得不合时宜起来。首先是风行一时的新保守主义者反省激进主义,把‘五四’视为导致文化大革命的罪恶源头,鲁迅的启蒙主义变成专制主义的同义词。然后悄然兴起的国学风里,一些民族主义者、新儒学、新国学的支持者们,鼓吹新的中国中心论,以鲁迅为断裂传统的代表。再然后,号称后起之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者,用世俗消解理想,告别鲁迅就是必然的结论。还有自称‘新生代’的作家,也迫不及待地要搬开鲁迅,以‘创文学的新纪元’。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文化现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学界,轮番走过各式各样的鼓吹者,而且几乎是毫无例外地要以‘批判鲁迅’为自己开路。这样的情况,在21世纪初仍在继续。在这种思想文化界的思潮之下,就不断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为什么要向青少年讲鲁迅,它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语言价值被教材忽略
              长期以来,对于鲁迅和鲁迅作品的争论,一直聚焦在如何在当今这种形势下认识鲁迅精神和思想。然而,钱理群认为:“鲁迅作品在语文教育上的价值,对于青少年来说,除精神和思想之外,还有一层意义,这就是语言上的。鲁迅自身处在中国近代语文革命的开端时代,是白话文的先驱之一,他的文章本身就是语文教育的范本。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语文在近代革命性的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5 18:01 , Processed in 0.07004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