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孩子的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吗?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3 16: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2
                                      很多成人认为,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更有人认为,把孩子在很小年龄全托出去是培养独立的一种方法。
      实际上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走向了独立。最早的独立首先是功能上的独立,儿童不断地使用自身的每一个功能,以达到独立——口、手、腿……最后逐渐走向内在的心理、意识……的独立。
      婴儿脱离母体就意味着他不再依赖妈妈的身体而存活。
      6个月时,婴儿的胃里开始产生消化食物的酶,在独立之路上婴儿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不再依赖母乳而生存。
      1岁时,婴儿开始独立行走。
      2岁时,婴儿开始对他人说“不”,在意志上想把自我和他人区分开来。这个“不”是人生中第一个独立宣言。
      3~6岁期间,儿童逐渐形成了一个真实的、区别于他人的内在模式和秩序,自我基本成形,在心理、意志、情感、思想上奠定了人格独立的基础。
      6~9岁期间,儿童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有关生活的常识和艺术的品质,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自我的形成加进了人类文化的特质。
      9~12岁期间,儿童开始有了有意识地学习心智,他的认知不再受环境的限制,而是能扩展到整个宇宙。此时儿童的道德感开始形成。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第二个时期(第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是0~3岁),他未来对智性方面的兴趣视这一时期环境提供的机遇而定。这就是为什么小学要给孩子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各种学科。我们的小学开设了11门课,除传统课目外,把科学实验课细分为:力学实验、光学实验、电磁学实验、气象学实验、地质学实验、化学实验、工程学实验、天文学实验。把自然学科细分为:天气、夜空、人体、昆虫、有壳生物、哺乳动物、海滨、岩石和矿物、沙漠植物、树、花朵等。音乐课也细分为:乐器、芭蕾、欣赏等。还有社会实践课、讨论课、陶艺课等。有了这样一个宽泛的知识基础,一个人就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决定将来在哪一个领域内进行深度探索。理想就是在这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12~16岁,青春期到来时,心智开始转向外面的世界,开始对人和事有了兴趣;在学科上也有了倾向性。人的基本的成长形成了。自我形成,人开始有了离开父母、家庭的内在动力,自身的独立从内到外完成了。
      18~28岁后,开始为过渡成为社会的人而努力。走向社会的基本的独立形成了。
      28~40岁,实现社会价值。
      由于我个人更倾向于人的生命是在40岁成熟。就好比是一个圆,作为社会的价值完成之后,人会回归自我,重新考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真正走向身心的独立是在40岁。
      但所有独立的基础,是儿童的早期独立的雏形,没有它,任何独立都无从谈起。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6 16:08 , Processed in 0.059402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