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回复: 0

[文学常识] 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三)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954
发表于 2016-8-12 2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三、焉
  1.代词。
  1)相当于“之”,可译作“他”“它”。如:以俟夫观人风者焉。
  2)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哪里”。如:焉知其奇若此。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可译为“在这(那)里”“对他(它)”“向他(它)”。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助词。
  1)句末表陈述,一般不翻译。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句末表疑问语气。如:君何辱讨焉?
  3)句中表示舒缓、提顿。如:于是焉河伯欣欣然自喜。
  3.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如:盘盘焉。
  十四、乎
  1.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2.用作介词
  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此外,可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十五、与
  1.作虚词用。
  (一)解释为:和、跟、同。例如: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二)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2.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例句略。
  十六、何
  1.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如:乃入见,问:“何以战?”
  豫州今欲何至?
  [何如]怎么样。如:更若役,复若赋,何如?
  [何许]何处,什么地方。如: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2.疑问代词: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我们课本中认为这种用法为副词。)
  3.副词:多么。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十七、乃
  1.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如:尔其无忘父之志哉。
  2.副词。
  1)辅助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竟,却。今其智乃不能及。
  3)才,方。如:十年乃成。
  连词:于是,就。如: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21:52 , Processed in 0.05974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