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回复: 0

[写作方法] 文体构思:善剪裁,巧谋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954
发表于 2016-8-12 2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心雕龙·附会》中说:“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意思是说,文章像树木有许多枝叶,像江河有许多支流;整理枝叶必须照顾树木的主干,整理支流必须依照江河的主流。所以,在写作上调整作文的内容,也应该提纲挈领,把不同的思绪统一起来,该突出的突出,该略去的略去。由此可见,对文章的整体调整应该从行文立意的角度看所写内容是否能围绕主题或中心。例如:
          善良是博爱的体现。它集诚信、仁厚、宽容于一身,并将其融合为内敛的道德品质。《论语》云:言必信,行必果。说的是“信”。这正与时下提倡的建立诚信体制不谋而合。有了“信”,社会秩序才得到维护。古语得饶人处且饶人,说的是“宽容”,有了宽容,人们才得以和平相处。反之,如果鄙弃了善良,那么心胸必将成为狭隘的斗室,他人无法窥探,自己也会因过于计较而与他人疏远,久而久之,没有了善良,就如同失去了免疫系统的身体,会遭到无数病毒的侵袭,这将是何等惨痛的一幕啊!
          从整段看,第一句应该是统摄全段的中心句,但后面的文字显然不是谈“博爱”,而是在阐述善良是一种“道德品质”。阐述与中心句的游离使得这段文字毫无说服力。对本段的修改其实很简单,只要将中心句中的“博爱”改成“传统美德”即可,因为后面的阐述,条理还是清楚的,正反论证的运用也恰当。再例如:
          世界很大,但是微小的事物构成了大千世界;社会很广,但往往是平凡的举动组成宽容的社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屈原的感慨,是那个佞臣当道社会的缩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心声,离开纷争的官场,独自享受田园风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也许已经忘记了过去种种。“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是李白的壮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鲁迅的豪言。从日本到中国,从学医到从文,鲁迅用锋利的笔唤醒麻木的民众。抨击凶残的敌人。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情的写照。这些诗句都是花,一花一世界。
          这是一篇题为《一花一世界》的高考失误文的前半部分,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是论述。失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达观点的第二个分句过于笼统,应与第一句句意一致,可改为“社会很广,但往往是平凡的人和事组成了不平凡的社会”;二是第二段不能达成“附辞会义,总务纲领”的目的,却有“棼丝之乱”,与中心游离。请看下面的调整:
          ①一星火花,可以燎原;一粒灯光,可以驱散黑暗;一句良言,可以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发芽。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纵身一跃,唤醒了多少人心中的良知与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大笔一挥,感召了多少欲以天下为己任的俊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奋力呐喊,唤醒多少麻木的民众,激起了多少人的爱国热情……③这些平凡的人是花,这些平凡的举动是花,这些美丽的诗句是花,一花一世界,平凡的人和事组成了不平凡的社会。
          ①用形象化的语言对“平凡之中孕育不平凡”的观点做生动的阐述,既承接上文又勾连下文;②演绎这些普通、平凡的“良言”所具有的独特感染力;③总括提炼,阐述与观点水乳合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7 08:54 , Processed in 0.06809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