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回复: 0

[历史故事] 鲁迅为何不爱旅游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7: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者孙郁在一篇名为《山水之外》的文章中提到:“鲁迅一生,不喜欢旅游,有关外出观感的散文,写得很少。”大约在1924年,鲁迅应西北大学及陕西省教育厅之邀,到西安讲学。
  那一次走的是水旱两路,沿途不少观感。鲁迅此前产生过写一部关于杨贵妃长篇小说的念头,但到了华清池,心目中的景致顿消,对杨贵妃的兴趣降了大半。“这正是看景不如听景的缘故。鲁迅的这种心态,是他性格的升华。他的思想库中,缺乏自然伦理的因子。纯粹的精神静观多,而实际考察的兴致少。如有人于此下点工夫,写写鲁迅游兴颇少的原因,当会是篇有意思的文章。”
  孙郁自己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是游记主题过窄,后人用情过滥,反而让人疏远了。鲁迅一生,鲜涉足于此种文体,大概有这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鲁迅觉得太安逸的环境里,会消磨自己的意志,让人陷入一种幻境。当
  年郁达夫要搬到杭州去住,鲁迅就写了一首《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劝其从湖光山色中走出。“鲁迅喜欢的是在苍凉的境地里挣扎、搏击,厌恶的正是小桥流水式的平淡。”
  以上原因有其道理,但我认为,这跟鲁迅心底的极度自信有关。如果山水景致仅仅是茶杯、椅子一样的物什,对人们来说,有无好恶也就无所谓了。
  关键是,山水景致是每个人都必须要与之发生关系的,人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它的博大、跌宕、细微、精巧、突兀,无法躲避。你不能无动于衷,视若无睹。湖光山色是人类情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每一个有情感的人,都不得不正视山水带给你的冲击。
  山水不是用来平视的。
  山水景致,悄然揭开人类的真性情。你一抒情,其实已叹服于山水。而鲁迅庞大的精神世界已经足够他驰骋了,他的自信让他难以叹服任何事物,对山水的漠视只是他俯视世界的一种外化。他从一涉世,就没仰视过。
  山水在他那里,真的就是山水而已,真的就是物件而已。即便偶尔让他震撼、怜惜,但波澜不惊,瞬间即逝矣。
  鲁迅之俯视山水,不同于毛泽东的豪情。毛泽东崇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他要人定胜天,要改造自然,要“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要让“高峡出平湖”,毛泽东也在俯视山水,但他要征服它们。
  鲁迅不然,他的俯视是沉郁的。他不会去主动伤害它们。他不叹服,不征服。他与山水的隔膜不可复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9 01:46 , Processed in 0.04937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