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5|回复: 1

[历史故事] 曹操三请荀或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7: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为千古美谈。其实早在刘备之前,曹操已有了"三顾"之举,不过他请的不是诸葛亮,而是许昌的荀?。
  东汉末年,曹操的兵马在山东壮大起来后,他瞧着兵多将广的阵势,满心欢喜。可是他渐渐地觉察到,只有能冲锋陷阵的将士不行,还须有才智超群的人出谋划策。可去哪里找这样的人呢他一拍额头,上了泰山,请教老和尚去了。
  泰山有一高僧叫明镜,听了曹操的意思,啥也没说,给了他一个锦囊,上写"遇怒则拆"四字。曹操也没多问,揣好锦囊下山了。
  不久,曹操率大军进入中原。经过许昌时,他觉得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就命大军安营扎寨,驻守在这里。他把中军帐设在许昌城北门外一个庙里,号令士兵不得骚扰地方。可他没想到不少新招来的士兵野性未改,连他的堂弟曹仁也在背地里带兵抢掠商家和百姓。一时间,许昌被闹得鸡飞狗跳,百姓惶惶不安。但这一切曹操却不知道。
  这天,曹仁急火火地进了中军帐,手握一张帖子呈给曹操。曹操展开一看,见上边写的是:"许昌来了曹孟德,千家万户齐遭灾。丧失民心如鼠辈,总有一天难过街?"下面的落款是"荀?"。曹操不禁一股怒火冲顶:"这荀?是何人?胆子也太大了?不惩戒便不能警告他人,我们在许昌就难以立足?"刚要令曹仁去查寻捉拿,猛然想起泰山高僧的"遇怒则拆"的锦囊,赶紧找出来拆看。看毕,他"嗨"了一声,庆幸没有鲁莽行事。原来锦囊中装有一帖,上书"写帖斥骂你者,即是欲求之贤人奇士"。这一句话使曹操转怒为喜,激动得大声说:"贤人有了?贤人有了?"那么这个大胆责骂曹操的荀?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中原,可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学问家。荀?早有出山干一番事业的心意,苦于没有机会,未遇明主。这次曹操统率大军来到许昌,他想投奔,可对曹操不了解,对自己能不能得到曹操的重用不托底。恰好得知曹仁领兵抢掠了商家和百姓,他便灵机一动,借此事责骂曹操,以试探曹操的态度。
  这曹仁先见曹操怒不可遏,又见曹操喜上眉梢,情绪瞬间骤变,喜怒无常,感到无法理解。接着,曹操吩咐他快去备份丰厚礼品,要他陪同自己立即去请那个写帖子的人。曹仁更是莫名其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56
发表于 2016-8-12 18: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正值寒冬腊月,朔风如刀。陪行的曹仁心里直嘀咕:人家骂了你,你倒带厚礼去请人家,这叫什么事儿呢?二人打听着,七拐八拐,找到了聚魁街荀?的住所,没想到竟是"铁将军"把门。曹仁乐了,心想,人家不在,该返回了吧?可瞅瞅曹操,竟恭候在门外一动不动,他也只好鹄立等待。过了好久,不见有人回来,曹仁实在冻得忍耐不住,就想砸开门进去等候,马上遭到曹操的严厉喝斥。又恭候了一会儿,曹操的胡须上结了冰。他想想人家今日不知回来不回来,才不等了,扫兴而归。
  过了几日,曹操又让曹仁带上礼品,两人一同去请荀?。这次又很令人扫兴,荀?仍没在家。曹操仍如前次那样,恭立等候。不巧,天空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花很快盖住了曹操、曹仁的脚背。他们的脚都冻僵了。候有一个时辰,看看仍没人回来,只好又一次怏怏而返。
  曹操走后,有人将曹操的形象和恭候的情形告诉了荀?。荀?听了点点头说:"知道,知道。"此后数月,曹操一时忙于军务,脱不开身,未能再请荀?。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三月。
  清明节这天,荀?携带纸马、供品,只身到城东祖坟扫墓去了。他摆好供品,点着纸马,跪下磕头时,忽觉身后不远处也有人在磕头,不由心中一怔,暗想:他又来了?但仍装作不知,头也不回。磕罢头,他立起身,拍拍膝盖上的泥土,默默地盯视一番坟茔。这时,他感觉身后那人也已立起身,伫立在不远处。荀?估摸时间不短了,再不能不回头了,于是回头一瞧,果然是那人,与听到的那人形象无二:一身锦服,美髯飘胸……他故意问道:"你是何人?来这里干什么?"那人打躬施礼道:"荀公金安?吾乃谯郡?今安徽亳县?曹孟德。曾几次到府上恭请,怎奈孟德无缘,均未能见。今猜荀公定到祖茔致祭,便再来请。已恭候多时,不敢打扰。"荀?心中发热,面上却淡淡一笑:"?乃山野百姓,不懂治国安邦道理。曹公,您请错人了。"曹操慌忙又打躬作揖:"荀公,谁人不知您胸藏纬地经天之才,腹隐安邦定国之谋?何必谦辞?孟德决心已下,非先生不请。"边说边又一躬到地。荀?说:"曹公,不恨我骂您吗?"曹操连连摇头:"荀公指帖子吗?孟德觉得骂得有理。治军不严,该当如此。愿今后多骂才好?"荀?终于点头答应出山。曹操大喜,即请荀?去军帐一叙。荀?推说患有腿疾,行动困难。曹操立即伏身,请荀?上背,他要把荀?背出墓地。荀?也不客气,就伏到曹操背上。曹操把荀?背出墓地,又亲自牵过马来,扶荀?上了马……自此以后,曹操和荀?食同桌。寝同床,终日形影不离;谈论兵书战策和安邦定国之道,朝暮不倦。
  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之后,根据荀?的建议,连续发出五道《求贤令》,广招天下文武人才,势力大增,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8 23:23 , Processed in 0.05507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