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0

[名著导读] 四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西游记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7: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游记》(建议看少儿改编版)
       
          《西游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诙谐性。小说所写的虽然仍旧是唐三藏取经的故事,但在这个既定的框架里,却充溢着纷繁多样的异质内容,表露出了离经叛道的意趣。
       

111325_570f0ad55ba8210.jpg

111325_570f0ad55ba8210.jpg

       
          在小说中,一切都被世俗化了,作者是用世俗的经验和心理来描绘和体察这个神佛的世界的。将神佛世俗化,时而投以大不敬的揶揄、调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其神秘性和神圣性,并造成了这部小说庄谐并陈、化庄为谐的基本格调。另外,诙谐性效果的形成还有赖于作品塑造人物的特点,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孙悟空身上既有猴子的灵活好动、性情急躁和好卖弄的特点,又有神仙般的七十二变和腾云驾雾的本领,更有宗教徒的坚韧毅力。猪八戒的贪吃贪睡,糊涂好色,既带有他的原型猪的明显特点,但他的厚朴单纯,简单务实,却又体现了现实社会中的某类人的特点。人身上的这些动物性特征在小说所描写的神佛世界里,难免会奏出一些不和谐音来,这就更进一步增添了故事的喜剧色彩。
       
          当然,《西游记》的作者在写成此书时,还有有意追求故事的趣味性的倾向,这使他有时甚至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叙事的逻辑性。如小说写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在取经路上为和妖魔斗争,也曾有过多次变化,哪怕缩成针尖般大小,他的尾巴都未成为妨碍他变化的因素,但第六回写他变成土地庙时,却突然遇上了“尾巴不好收拾”的麻烦。又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本来可以识破妖魔的各种幻象,但在取经途中却多次发生看走了眼和情急之下忘用火眼金睛的事情,这类描写有时甚至使西行路上的孙行者和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相比,多少会显得有点逊色,但在无形中却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这些,说穿了都是作者根据情节的需要,为了增加故事中的波澜而有意安排的。以上只是《西游记》在艺术上的部分的成功表现,要想深入了解它,需要我们在深读中不断地去挖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的世界,感受吴承恩老师为我们创造的奇幻之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8 11:51 , Processed in 0.06320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