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回复: 0

[名著导读] 律诗的平仄⑴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7: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㈠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①
  ·      ··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㈡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⑴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⑵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⑷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书 愤
  [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②。
  ·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 ·         ·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          ·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③
  ··
  喜看稻菽行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         ·
  冬 云
  毛泽东
  雪压冬去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
  高天滚滚塞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④
  ·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            ·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      ·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           ··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㈢粘 对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⑴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的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⑤;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例如: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⑥
  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㈣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的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⑦。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详见下文。
  ━━━━━━━━━━━
  ①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ān、zēn两读,分入覃、侵两韵,这里押侵韵,读zēn。字下加圆点的都是入声字。下同。 ②那,平声。 ③教,平声。 ④漫,平声。 ⑤失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换粘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狭义的失粘就是这里所讲的。 ⑥燕,平声。 ⑦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象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阳》“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5 04:04 , Processed in 0.05945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