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回复: 0

[成语典故] 不耻下问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6: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时代的孔子,名丘,使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论语?八佾》载: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一个名叫孔圉的大夫,死后諡文,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对于这件事情,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答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这是《论语?公冶长》中所载的原文。孔子说的是:孔圉聪敏而勤学,肯向地位在他之下的人求教而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諡号。
  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儿来的。现在我们形容谦虚、好学、眼睛向下、真心诚意向群众提问请教,这就叫“不耻下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9 05:00 , Processed in 0.04102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