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回复: 0

[探索发现] 张壁古堡何人建造?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省的介休市,是个地图上极不起眼的小城市,从介休市南行十多公里,有一个三面临沟、一面靠山的村叫张壁村。
  从1994年开始,张壁村村民平静的躬耕生活被打破。在这个占地仅0.12平方公里的小小山村中,密集着我国迄今尚未发现的集文化、宗教、军事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而且发现了一个结构精巧、令现代军事专家拍案叫绝的古地道,这些建筑和地道。留给了文物学家难解的千古之谜。
  据历代的《介休县志》记载:介休有九寨四十堡.惟独没有记载张壁堡,这是编着者的疏漏,还是有意避而不谈?令人费解而又耐人寻味。
  城堡的设计者堪称旷世难得的建筑奇才。城堡周长 1300米。从南至北300米,从东至西400米。弹丸之地,竟有空望佛行宫、关帝庙等9座庙宇.9口深水井,集军营、校场、仓储、民居、地道于一村,建造规范整齐,民居布局井然有序,庙宇点缀适当得体。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极具神秘色彩。
  那么,这个神秘的古堡又是什么人所建的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617年,隋朝将领刘武周率郝杀死太守,叉派人沟通突厥,组成起义军反隋。由于攻无不克,突厥立他为“定杨可汗”,于是他就自称皇帝。隋灭之后,他又主张反唐,赐封妹夫宋金刚为宋王。宋挥兵南下,于619年攻克介休;派偏将尉迟恭据守。第二年,宋被李世民击溃,带领随从逃往突厥。
  尉迟恭驻守介休近一年,有时间也有必要建一个“易守难攻、退避有路”的城堡。但尉迟恭后来被说降,只好废弃地道。古堡逐渐变成了单纯的居民村落。
  奇怪的是,史书和《介休县志》各种版本找不到构筑张壁堡的片言只语,查遍县城及有关碑碣,也无从稽考,这实属于一大历史之谜。所以,尉迟恭建堡也只能说是猜测。
  张壁古堡的地道至少有3500米长,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距地面仅数米,下层距地面十多米。每层每条都有通道相串联,有贯眼可通话。而每层地道隔一段距离就有大小不等的拓宽区、旁洞,小则2~3米空间,大则可放两个班的兵力。地道下层有较宽敞的仓库可储粮草,还有喂马的马厩。有趣的是,地道距地面最薄的地段设在两个堡门洞下和重要的交通道口.地面上碾米、步行,甚至咳嗽、谈话,地下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张壁古地道始建于何时?至今众说纷纭。在古代没有火器和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要攻破这样坚实复杂的地下工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它绝对是世界战争史上不可多得的创举。 古堡南门外关帝庙的东侧有三孔砖砌的窑洞,中间一孔里有~座两头靠墙。上渐达顶的木雕神龛,龛前还设有供桌供椅。“文革”期间,要把“千手观音殿”改为仓库,当人们搬掉神龛后,发现后墙壁有破绽,出于好奇,便动手撬砖。结果。奇迹出现了,原来里面是个墙柜式的神龛,供奉着一尊塑像,坐姿如佛,神态似道,衣冠像官,谁也搞不清塑的是什么人物。 过了10年,有一位参观者看到塑像外表的泥剥落。用手抚摩时,才发现内中是一尊实心的铁铸像。
  1994年,几位着名的专家和教授也参观了这一奇迹。他们说,我国的铸像都是分解开铸成,然后再焊接起来,中间是空的,像这种整体实心的铁像,没有见过。
  那么,这尊铁像到底是谁?为什么要用砖密封?为什么外面要加泥塑?为什么又用“千手观音”遮掩?又是个千古之谜。
  天下的二郎神都是三只眼,《封神演义》一书也有文字记载,惟独张壁古堡的二郎神是两只眼,这又是一个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 16:09 , Processed in 0.06668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