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探索发现] 恐龙蛋化石-探寻史前恐龙灭绝之谜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年来,通过电影、动画、玩具等媒介,恐龙家喻户晓。在距今6500万年前,一个雄霸地球多年的恐龙家族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成为引发人们遐思的宇宙之谜。1993年,世界为一个惊人的新闻所轰动:中国南阳西峡地区发现了大面积的恐龙蛋化石。在此之前,全球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总共约有500枚,而这次仅在南阳一地就出土了恐龙蛋化石万枚左右,至于埋在地下的,则不计其数。
  1993年,世界为一个惊人的新闻所轰动:中国南阳西峡地区发现大面积的恐龙蛋化石!
  出南阳市区沿312国道西行,过白河、湍河与老灌河,至内乡、淅川与西峡三县交界处,大地的颜色陡然生变——无论谷地平川还是山冈土岭,在2006年1月的冬日阳光照射下,都闪烁着“疑似岭南”的暖洋洋的赫红。
  这“疑似岭南”的红土,在地质界有个专门的称谓——豫西南“红色地层”;这赫红的大地下,收藏的是举世称奇的白垩纪时代恐龙遗产——南阳恐龙蛋化石群。
  “白垩纪时代,也就是距今1.35亿年至6500万年,南阳年平均气温在30℃左右,属亚热带乃至热带气候,而现在这儿的年平均气温才14℃左右。豫西南‘红色地层’,就是在白垩纪那炙热的太阳烘烤下形成的。”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王德有教授说,“当然不只是高温,还有充沛的降雨与茂密的植被,这才适合恐龙下蛋繁殖。那时,这儿的地势虽与现在一样,西北高东南低,但因造山运动尚未来临,因此内乡、淅川与西峡三县交界地带还只是个相对平坦的盆地,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大山连绵。”
  按照大陆漂移学说,这一带,也就是后来隆起的秦岭—大别山一线,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其实,华北板块原来在南边,扬子板块却在北边。在大陆漂移中,它们南北换位,相互碰撞,形成现在的版图。也因此,在地质界,这儿一向被称为中国的脊梁。”
  在中国的脊梁还未隆起之前,这儿是恐龙的世界,是恐龙下蛋的乐园。
  众多的河汊,澎湃的流水,自西北裹挟着砂石流向东南——在数千万年间,流水带来的砂石把恐龙蛋埋了一层又一层,在堆积而起2000多米的“红色地层”中,别说有多少恐龙蛋化石,就是有多少层,到现在也没人说得清楚道得明白。
  在南阳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之前,全世界可统计的恐龙蛋化石只有500枚。而在1993年那个疯狂盗挖、倒卖恐龙蛋化石的年份里,只西峡,恐龙蛋化石就被“野蛮出土”5000多枚!
  当然,这5000多枚只是被追回、被记录在案的。至于还有多少恐龙蛋化石没能浮出水面,乃至被盗卖国外,鬼都不知道。
  1993年,因盗挖倒卖,疯狂走私,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横空出世”,成为震惊世界的伟大发现。
  发现者是谁?是挖个恐龙蛋换来三五块钱,希望借此发家致富的农民,或是……
  其实,南阳恐龙蛋化石群虽然于1993年为外界所熟知,但它的发现,却在1974年8月19日。“这一天,是恐龙蛋首次被发现的日子,是值得人类永远记忆的日子。”着名古生物学家王德有教授说。
  在距今2.3亿年至6500万年之间,是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与恐龙时代相比,人类时代不过是一眨眼。而恐龙灭绝的科学探究,无疑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命题。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是自然遗留给人类的一部无字天书,但科学家对它的认识至今却还犹如“瞎子摸象”。
  这部天书毕竟在南阳被发现了。它所承载的恐龙与地球的所有故事,都期待着科学家们的解读与破译……
  寻矿队为何偏寻恐龙蛋?
  自然似乎是慷慨的。不然,南阳盆地怎么会埋藏如此之多的恐龙蛋化石?虽然南阳恐龙蛋化石成群布列,但时至今日这儿连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都没能发现。想想这,又觉得自然是如此刻薄吝啬。
  但刻薄吝啬还不止于斯。
  1974年,河南省地质局第12地质调查队(驻地南阳,后改为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调查4队)为寻找天然碱矿,成立了以周世全先生为组长、由21名地质工作者组成的区域地质研究组。该研究组下设3个专题小组,其中以韩世敬先生为小组长,李含旭、时生贵、杨波思先生为组员的化石小组,目标却是寻恐龙蛋、恐龙骨骼等古脊椎动物化石。
  化石小组似乎不务正业,看上去与地质队寻找天然碱矿的目标背道而驰。
  天然碱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取纯碱、烧碱、小苏打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冶金、轻工、石油、纺织、医药、农药等方面,是稀缺资源。桐柏吴城天然碱矿是1971年发现的,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天然碱矿,探明储量有5724万吨,到今天其储量还占全国的2/3。
  吴城天然碱矿因矿体埋藏深(在643~874米),矿层多(有36层,上部2l层为盐碱矿,下部15层为碱矿,主碱矿层只有12层),单层薄(几米厚),虽然储量有5724万吨,但照当时的采矿技术,能采到手予以利用的,却还不到2000万吨。
  “这样一来,寻找吴城天然碱矿的后续资源,就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为此,省地质局责成第12地调队专门成立一个区域地质研究组,为的就是寻找新碱矿。”周世全先生说,“无论是世界最大的美国绿河天然碱矿,还是亚洲最大的桐柏吴城天然碱矿,都形成于白垩纪之后,也就是恐龙灭绝的时代。也就是说,天然碱矿的形成,不但受控于大地构造背景、古地貌、古地理、古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等地质条件,还受控于古气候条件,因为恐龙灭绝后,地球上经历过一个炎热、干燥的时代,这时盆地湖泊里的水被蒸发掉后,形成了天然碱矿。”
  于是,遍布全省的50多个古盆地成为周世全领导的区域地质研究组拉网普查的目标,而寻找恐龙蛋、恐龙骨骼等古生物化石,则是他们的基本手段——因为恐龙是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代(在距今2.3亿年至6500万年间)的霸王动物,哪儿能找到恐龙蛋、恐龙骨骼等,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断定哪儿不会有天然碱,这样就不需要再实施地质钻探,寻找什么天然碱矿——在西峡盆地、淅川滔河盆地等,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蛋与恐龙化石就裸露在地表,当然这儿就没有天然碱。
  这就是自然的刻薄吝啬,它给了西峡盆地恐龙蛋,就不会再给它天然碱。
  南阳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携带砂石、矿物质的潺潺流水不仅迅速掩埋了恐龙蛋,使其与空气隔绝保存下来,而且水中的矿物质还能置换恐龙蛋蛋壳上的有机物质,使其形成化石。但西峡等地的矿物质到哪儿去了呢?
  现在一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原料是古生物的尸体,它们的有机质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与外界隔绝,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石油和天然气。当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还需要地热、压力、源岩等其他地质条件与多种化学反应,它们积存于岩石缝隙之间才能形成油田。
  地球上的生命大概诞生于38亿年前并逐渐进行演化,至距今5.5亿年前爆发性的演化才渐次拉开。大约4.45亿年前,生命登上了陆地,在2.3亿年至6500万年间,恐龙主宰着地球。在造山运动中,1亿年前后形成的石油源岩没入地中,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大约有2/3在此时陆续形成。而1亿年前后的白垩纪,正是南阳恐龙的黄金时代。
  在今天这个打的、开车约见网友的时代,最怕网友是见光死的“恐龙”。殊不知,点动汽车的汽油、烹制美味的天然气,都与恐龙的馈赠难分难舍。
  恐龙可以是遥远的故事,也可以是眼前闹心的网友“恐龙”。
  是谁发现了恐龙蛋?
  1974年的这次寻找天然碱行动,完成了预期目标,不但在桐柏与泌阳交界处的平氏找到了中国第二个天然碱矿,还留下一个预言:黄河北岸的濮阳盆地也有生成天然碱矿的条件。
  但在河南50多个古盆地约500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都或多或少地发现恐龙蛋或恐龙骨骼遗存,这些地区在天然碱矿储存方面被判处“死刑”。
  这一结论无疑说明,中原大地在地球繁育史上曾是恐龙生活的乐园。
  在以亿计算的漫漫岁月里,恐龙生老病死,如果它的骨骼它的蛋壳都能演化为化石,那肯定如山如丘,巍巍壮观。由是观之,南阳恐龙蛋化石群虽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之最,但还是“多乎哉?不多也”!
  形成化石的条件太苛刻,所以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横空出世的时候,人们才惊呼其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那“七大奇迹”也好,“八大奇迹”也罢,都是人类自我的自慰自傲,唯有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是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曾经的一个恐龙时代的伟大遗产。
  在人类看来,身躯大,脑袋小的恐龙呆头呆脑,傻乎乎。但不管呆傻还是聪明,它们在地球上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称霸1.5亿年,想来日子过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拉赛尔推测,如果恐龙不曾绝灭,那么白垩纪末最聪明的恐龙——窄趾龙,将会进化成“恐人”,即由恐龙进化成类人的智能动物,那么它们就将是今日地球的统治者了。如果这个科学假想真的成为事实,作为哺乳动物一员的人类(也就是你我他),就真没戏可唱了——因为时间与环境可以将恐龙的外貌、习性等改造得面目全非,其模样和智力与其祖先,也会大相径庭。
  其实,人类的祖先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人进化到今天的这个样子,放在地球史,才有几天?
  人类的出现很偶然。恐龙的灭绝还是个谜。这个世界,没有谁,地球都照样转,没有人类,地球还是会转。假若转到恐龙身上,人也许真的成为猫狗之类的东西,成为“恐人”的玩偶乃至食物了。
  中国人意念中的不是人的东西却在统治人类的“龙”,不是毫无道理的。当然,此龙非彼龙。但有趣的是,科学研究表明,最早的恐龙是一种像鳄鱼的槽齿动物进化而来的。更有趣的是,中国人创造的“龙”也是脱胎于鳄鱼,这倒给我们很多联想。
  尽管中国人有把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当成“龙骨”治病的传统,但上升到现代科学层面寻找恐龙骨骼乃至恐龙蛋化石的时候,河南省地质局第12地调队的科技人员手里捏着的恐龙蛋标本,只有从北京中国科学院搞来的指甲大小的几块恐龙蛋蛋皮化石碎片。
  这些蛋皮化石碎片,成为发现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引玉之砖”。
  1974年7月26日,韩世敬带领的化石小组离开南阳,挺进淅川盛湾。按照分工,韩世敬、杨波思去李官桥盆地(现已淹没在丹江口水库下),李含旭、时生贵赴滔河盆地。
  在李官桥,韩世敬、杨波思找到古脊椎动物犀牛牙齿化石后,杨波思到北京送样鉴定。之后,李含旭、时生贵在盛湾又发现黄河古象与鹿牙化石。8月3日,在盛湾公社(今盛湾乡)招待所,韩世敬开会决定由二人一条调查路线改为一人一线,扩大搜索范围。8月17日,韩世敬在湖北郧县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化石;8月18日,3人合线在此挖了一整天。
  8月19日,恐龙蛋化石姗姗而来。
  当日下午3点半左右,李含旭在淅川县滔河公社(今滔河乡)马家沟村菠萝山下一条比较开阔的冲沟里,看到几个直径约12~13厘米的光滑圆坑,很像恐龙蛋留下的印模痕迹。仔细查找,在离圆坑5~6米的地方,发现恐龙蛋蛋皮化石碎片及完整的恐龙蛋化石。
  但李含旭并没有采下恐龙蛋,只是捡了六七块蛋皮碎片就返回了驻地。
  “看到真的是恐龙蛋蛋皮碎片,将近一个月的酷暑炎热,烈日当头,忍饥挨饿变成一股甘洌的清泉沁入心脾,一个‘甜’字充盈心头,我们三人高兴得彻夜难眠。”如今,提及往事,韩世敬还是音韵激扬。
  “做诗呀,韩老师!”我打趣道。
  “都是当时地调日记上写的。这是日记,哪是诗呀!”韩世敬很认真地补充道。
  8月20日一大早,在李含旭的引领下,韩世敬、时生贵三人一起前去马家沟村菠萝山下调查采集。韩世敬在这天的地质日记中写道:恐龙蛋呈窝出现;每窝多少不一,少者4~5个,多者15枚;蛋皮厚1.5mm;最大直径13~15cm;蛋皮多破碎,内充填棕红色粉砂岩,沿蛋皮附近的粉砂岩呈现灰绿色;棕红色与灰绿、灰白色钙质粉砂岩呈韵律出现;在化石发现地点采集了一窝15枚恐龙蛋化石,暂叫“薄皮圆形蛋”……
  “薄皮圆形蛋”当年就被“中国恐龙蛋一号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资奎教授定名为“滔河圆形蛋”。
  一九七四年八月十九日,在内乡、淅川与西峡三县交界处这片“疑似岭南”的红土地上,河南省地质局第十二地质调查队的地质工作者发现了举世称奇的白垩纪时代恐龙遗产———
  在此之前,全球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总共约有500枚,这些蛋产自蒙古,美国,加拿大,法国,印度,阿根廷及我国。而这次仅在南阳一地就出土了恐龙蛋化石万枚左右,至于埋在地下的,则不计其数。经地质部门考察,南阳地区的恐龙蛋化石分布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内乡,西峡和浙川及陕西省的商南,山阳等地。
  南阳恐龙蛋化石的形状有卵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橄榄形等。蛋的大小不一,一般从3厘米至20厘米左右;少数是巨型蛋,状如哈密瓜,长轴达50厘米,这在世界上还从未发现过。以前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蛋化石直径长30。48厘米,是在法国发现的。
  蛋化石多呈窝状堆积,保存完整,原始状态好,每窝少则几枚,多则几十枚。少数蛋化石露在地表,大部分蛋化石埋在距地表以下3米-10米的砂岩层中。
  南阳蛋化石的堆积时代是白垩纪晚期,大约在1亿年至7000万年前。
  据中国恐龙蛋专家初步确定,南阳蛋化石可分为4科,8属,12种,当然实际属种绝不止此数。这些蛋显然是不同种类的恐龙下的。这么多种类不同的恐龙都跑来这儿下蛋,真是前所未闻的事。
  南阳除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外,也发现有少量恐龙骨胳化石,据专家鉴定,其中有鸭嘴龙。目前还不清楚,这儿曾经生活过哪些种类的恐龙。
  中生代后期,南阳地区是几个山间小盆地,盆地中形成较大的湖泊。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湖滨植被茂盛,许多恐龙都跑到这儿来生活。湖泊附近的滨岸地带就成了它们产卵繁殖的场所。但好景不长,白垩纪后期,气候渐趋干热,使这里的恐龙居民陷入生存危机之中。
  总的来说,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有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保存好,埋藏浅,种类多等诸多特点。
  世界上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绝大多数是白垩纪晚期的,尤以白垩纪末期为多。南阳也是如此。这些蛋多为不育蛋,显示出当时由于环境恶劣,恐龙在繁殖上所遭到的不幸。科学家认为,恐龙蛋化石中一定藏有大量远古的信息,对解开恐龙绝灭之谜当有所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4 02:27 , Processed in 0.04979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