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回复: 0

[探索发现] 美俄卫星相撞分析:可能另有原因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2 14: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2月11日美俄卫星相撞之后,国内外航天专家已将主要精力放在搜索和跟踪碰撞所产生的碎片云上,以评估这些碎片对在轨飞行卫星和空间站的危害性。
  笔者却提出不能忽视对相撞原因的深入分析,其重要性至少不亚于搜索碎片与评估碎片的危害性。
  相撞原因怎么分析?即使卫星上有黑匣子,在八百公里上空碰撞后也难觅踪影,而且即使找到,也未必有答案,需要另僻蹊径。
  卫星相撞疑云难消
  在地球近地空间,两个卫星随意相撞的几率实在太小,这就暗示,两颗卫星相撞可能还有尚未揭开的谜团。
  现在看看这两颗卫星在地球的近地空间相撞可能性有多大。
  在离地球地面200公里高至2000公里高的空间属于近地空间,在这个浩瀚的空间,平均每一亿立方公里还不到一个卫星;即便在“铱33”号卫星所在的800公里高度上下的空间,卫星密度要大一些,甚至大100倍,还是一百万立方公里不到一个卫星,而且美国“铱33”号卫星和俄罗斯“宇宙2251”号卫星并不算大,才几米大小。
  看来在美国“铱33”号卫星1997年上天后的十一年多时间里,它与“宇宙2251”号卫星相撞的几率微乎其微,而另一个证明卫星与卫星或大碎片相撞几率很小的实验是美国1985年发射的“长期暴露飞行器”,这个飞行器比“铱33”号卫星大多了,它相当于一辆公共汽车大小,它是专门探测空间碎片与空间流星体对该飞行器的碰撞的。可以说,将它送上天是专门挨撞的。它在近地空间飞行了五年之久,所收获的最大的碰撞伤疤仅为5毫米直径,是一颗直径约0.5毫米的微流星体碰撞产生的,而每小时有数以亿计0.5毫米以上的微流星体穿过地球近地空间,其数目是空间卫星的10万倍以上。这又再次说明近地空间两颗卫星碰撞几率是极小的。
  这次美俄两颗卫星碰撞前,当时 “宇宙2251”号卫星正从西向东飞,“铱33”号卫星从南向北飞,两者呈直角相撞。欧洲航天局太空碎片处负责人海纳.克林克拉认为“这种直角撞击的几何形状是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紫金山天文台有的人造卫星专家说,这比买彩票中500万大奖还要难。既然在近地空间两颗卫星相撞几率几乎为零,这次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就是很蹊跷了。不论是美国称俄罗斯卫星失控,还是俄罗斯称美国卫星误撞,都难以解绎。因此寻找两颗卫星相撞的真正原因就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破解卫星相撞之谜
  笔者建议认真追溯近几年尤其是近几个月这两颗卫星碰撞前的观测资料,分析这两颗卫星的轨道是如何变化直至碰撞的,看看有无异常情况出现。(例如其中一个卫星的飞行轨道,是否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突然有较大的异常改变)。
  破解谜团的“黑匣子”可能就在碰撞前两颗卫星的观测资料和分析之中。这种观测资料的分析能力不仅美俄有,而且中国也有良好的分析能力。
  卫星相撞的可能原因笔者推测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纯粹是几率极小的碰撞事件;
  如果通过碰撞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两颗卫星碰撞前的的轨道变化很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出现,这可能纯粹是几率极小的碰撞事件。
  2.目前尚未了解的某种人为因素;
  如果碰撞前,两颗卫星中的一颗,其轨道有一次或多次的异常变化,且明显是瞄准另一颗的,那可能是某种人为因素。但现在美俄两国都极不可能做瞄准对方的反卫星实验,因为其政治代价太大。黑客高手也难以做到,但不能排除黑客这种可能性,要防止这些黑猴子大闹天宫。
  3.在地球近地空间虽然已经过五十多年的空间探索。但可能还存在某些现在尚未了解的奇异现象。
  如果碰撞前,两颗卫星的轨道有多次的异常变化,且明显是互相瞄准的,那黑客高手更难以做到。这时需考虑,地球近地空间可能还存在某些现在尚未了解的奇异现象
  笔者希望,不久之后,美俄卫星相撞的真正原因就将浮出水面,这对防止未来的空间灾难有很重要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0 15:51 , Processed in 0.04627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