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回复: 1

学而思杯数学最高分得主孙元逊家长谈教子秘笈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1 21: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
                               
          回想起几年来我们陪孩子一起学习奥数的经历,既体验着艰辛,又享受着快乐,那充满挫折与苦恼、成功与喜悦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仿佛一幕幕电影,将会留在我们和孩子一生的记忆中。
          拮取其中几个片段,谈谈我们的一点粗浅感受。
          学奥数,从兴趣抓起
          兴趣,是孩子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和参与的心理倾向,它往往决定着孩子的内在趋向和选择。由于生活环境、遗传基因不同,孩子的兴趣也各 有侧重。元逊对奥数产生兴趣,还是在一次不经意的小事中偶然发现的。那时他刚入学不久,一天晚上,我们大人一起玩一种计算“24点”的扑克智力游戏,看到 我们玩得很有趣,他兴致勃勃地也要加入,没想到,一会儿工夫他竟然就学会了。从此,他对这种智力游戏异常着迷,水平提高得也很快,有时,他设计的牌我们都 很长时间计算不出来。那时,我们隐隐感觉到,这孩子对数字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到书店给他买了好几本适合他学习的数学课外书,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做书上 的题,他不仅不反感,而且很高兴,把解每一道题都当作玩智力游戏一般体验着快乐和满足。有时,为解一道难题竟到了饭不思,觉不睡的地步。由于兴趣使然,再 加上自己的努力,他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快,在班里历次数学考试中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为了使孩子的学习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我们又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从网上下载难题,每天要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干道题;参加权威教育机 构组织的课外培训,接受名师辅导等等。艰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丰硕的回报。三年级时,他考进了仁华学校10班,四年级、五年级考进了2班,六年级时他达到 了1班第七名的水平。从2007年起,他参加了各种奥数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全国“走美”总决赛,他取得了一等奖(银奖),奥数网杯、巨人杯奥 数比赛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学而思杯奥数比赛中,他获得了95分的最高分,和其他两名同学一起荣获了特等奖。
          从孩子学奥数的经历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兴趣,对学习有多么重要。有了兴趣,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孩子就会快乐地去学习。作为 家长,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兴趣,并采用多种办法巩固它、发展它,使之不断成为孩子积极学习的一种基础动力。试想,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忽略了对孩子 学习兴趣的发现和培养,也许真的会误了孩子的一生。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常常听人讲,习惯左右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元逊奥数成绩的稳步提高,和后来逐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无关系。
          元逊在涉入奥数学习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也有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时,老师讲到自己会做的题,就不愿意再听了;在解题时,经常靠脑子 推,而不注重解题过程;在考试的时候,时而马虎,时而又过于自信,不认真审题,或做完题后不细致检查,常导致会做的题而做错。在刚参加奥数竞赛时,他多次 犯了这些低级失误,这曾很让我们失望和惋惜。
          一次,在陪孩子参加培训时,听到一位京城较有名气的奥数老师这样讲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马虎”问题,做家长的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马虎”的 问题是不可原谅的,那是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基本功不扎实的具体表现。学习习惯将决定一切。老师的这些告诫对我们启发很大。后来,我们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习惯 上下大力量进行塑造和培养。
          首先,我们根据元逊兴趣广泛,性格内向的特点,着重培养它稳重扎实的学风。我们要求他上课时一定要专注、脑子不走私,紧随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 笔记。平时做作业的态度要和参加考试一样,不得随意,不得遇到难题就跑。解题时,不得耍小聪明,要把所有过程一步步写清楚,不能甩项。为避免干扰,我们规 定孩子每周只能看一次电视,上一次网,时间均不得超过一小时。应该让孩子了解的一些重要时事新闻,我们尽量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讲给孩子听。为了给孩子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家长也约法三章:平时不得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做错事时不得使用侮辱性语言;在孩子做作业时不得大声说话,看电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56
发表于 2016-8-11 21: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2
                               
          其次,加强孩子考试心态和经验的培训。考试的结果不能反映平时的学习水平,这曾让很多家长非常苦恼。这主要反映出孩子临场考试时心态不好,经验 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每次考试前,都要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第一,要冷静。拿到试卷不要急于下笔,要花几分钟通览试卷,了解都有哪些类型题,分数 比例如何,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做题前,一定要一字一字的审清题,每题审两遍。第三,遇到难题,不要急躁,要学会逆向思维,从不同角度入手。一时做不出 来,先放一放,待其它题做完之后再回头做,以免耽误过多时间而影响整个考试。第四,做完试题后,一定要检查,检查不能走过场,不得“想当然 ”。这些要点要求孩子在考试前头天晚上一定要背下来,考试时要反复回想。
          第三,为防止学习的盲目性,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制定具体学习计划。孩子的水平处于哪个层面,哪些类型题做的好,哪些类型题做的差,这些,家长 都要了如指掌,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比如,有一个时期,我们发现元逊在“数论”和“行程”方面有些弱,我们就专门购买相关的书,或从 网上下载相关的题让他多做,并参加此类培训。再有,从学习的程序、时间上也要做出适合孩子的安排,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按计划、有条理行事。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元逊逐步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学风比以前稳重了,作业、笔记比以前规整有条理了,考试的时候很少再犯那些低级失误了。以前我们经常反复给他提出的要求,如今许多已变成了他自觉的行动。他奥数水平的稳步提高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的体会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它需要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它也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事实说明 ,多一个好习惯,孩子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孩子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好习惯,会让孩子更加聪明和成熟起来。教育家陈鹤琴有一句名言:“习惯养的好 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让我们彼此共勉吧!
          后勤部长——父母的角色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学校、家庭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课程学习指导大部分由学校承担,但要使孩子得到个性化发展,却往往取决于家庭的作用。
          学习奥数,虽然是一项智力活动,但仅靠智力并不一定能转化为成果。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说,其实我家的宝贝很聪明,就是平时学习不抓紧 时间,上课走神,笔记很乱,考试时又老马虎……等等。家长说的的确是实情。但是,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孩子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其责任我 们能一股脑儿地抛给学校么?能只怨孩子不听话,不争气么?这自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应该 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在参加一次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中,了解了一个叫做“非智力因素”的名词,说“非智力因素”恰恰是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我们的 理解,“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习惯。随着孩子所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其实我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孩子的课本,也 越来越没有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同步辅导,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于是,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具体做 法是:
          第一,用亲情、用经历教育感染孩子。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我们并不想让孩子过多的了解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但我们一定要让孩子逐步了解学习的目的 是什么,这将是孩子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动力。我们常常结合现实情况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学好知识有多么的重要。从宏伟壮观的“鸟巢”、“水立方”, 到震惊世界的“神七”飞天,我们告诉孩子那些都是科学家设计和研制的,那是知识的力量和高科技的结晶。今天,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可能失去了一些玩耍的 快乐,但将来我们成材了,能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那时,我们可能拥有着别人无法获得的快乐。由于孩子学习时间很紧,我们常常把这种教育安排在孩子晚睡 前,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陪孩子一二十分钟,已成为我们家长不成文的规定,我们谈科学,聊趣闻,也讲理想和未来。我们用这种带有亲情和轻松的聊天方式,给孩子 解除一天因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带来的疲惫。
          第二,帮助孩子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孩子学习成绩是呈曲线型的,当曲线发生明显变化时,我们都会不失时机地帮他总结。学习有进步时,我们就给 予他肯定和鼓励;成绩下滑时,我们就帮他找原因,看是不是学习方法上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我们家里有一个很奇特的本,叫做 《错题本》,只要他不会做的题都记录在这个本上,一有时间就反复琢磨,直到彻底搞懂为止。其实,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是空洞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养成的, 它是具体的,它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第三,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标。孩子的学习一定要有一个阶梯式的目标,一年或一个学期形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标准,要让孩子 心中有数,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去实现。从眼前的各类考试,到将来的小升初择校,我们都要和孩子一起研究确定目标方案。我们还把那些比元逊学习成绩好的 孩子作为追赶的目标。目标,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它是方向,更是动力。每当实现了一个目标时,孩子就享受着战胜困难后的无比喜悦,也更充满了对实现下一个目 标的渴望。
          第四,做孩子的“拉拉队”。我家元逊是个普通智商的孩子,他取得的点滴成绩,也是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的。每当孩子趴在桌上废寝忘食地做作业、练习 题的时候,我们当家长的心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是的,在知识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明天是他们的,父母是无法取代的。但对于孩子而言,它需要一 种力量,父母的立场、言行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啦啦队”的力量。他前进的时候,我们为他鼓掌、喝彩;他落后的时候,我们为他鼓劲、加油。元逊在参 加各类奥数比赛时,有时成绩辉煌,有时也不尽人意,但他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永远是一种鼓励。因为我们知道,埋怨、指责往往会使孩子惊恐不安,或失去勇气。
          以上,便是我们在帮助孩子学奥数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点滴体会,定有偏颇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学而思这个优秀教育机构的平台,和老师以及广大家长同志共同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8 16:26 , Processed in 0.05421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