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回复: 0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点训练:诗词名句及其作者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0 16: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点训练:文学常识之诗词名句及其作者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
       
          A、李商隐      B、骆宾王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屈原         C、宋玉          D、孟子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
       
          A、王勃    B、张九龄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C、苏轼         D、陆游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
       
          A、黄山     B、泰山
       
          C、衡山       D、华山
       
       
          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   )
       
          A、苏轼        B、陶渊明        C、李白      D、杜甫
       
          >>点击下一页查看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
       
          本句出自唐·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题中的两句富有哲理,写出了事物虽好,但总有凋零的一天。
       
        2.B
       
          解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漫漫:不清楚,模糊;其:代指前面提到的“路”;修远:修长,狭窄;求索:探究,追寻。原意是说: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百折不挠地去探索追求。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3.B
       
          解析:
       
          本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4.B
       
          解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作于1205年,正是宋代国土一分为二之时。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5.B
       
          解析:题中的诗句选自杜甫的《望岳》,全诗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诗是杜甫《望岳》组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开头第一句:“岱宗夫如何?”的“岱宗”就是泰山的别名。泰山又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是衡山、恒山、华山、泰山、嵩山等五岳之首。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由此可知答案为B。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那时候的杜甫像绝大多数古代知识分子一样,满腹经纶,充满青年人所特有的浪漫与豪情。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借此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激昂向上的诗歌,与其后半生因经历痛苦遭遇而写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风格的诗歌是有很大不同的。
       
          6.B
       
          解析:本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杂诗》,全诗为:“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的《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这种音调,在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 20:09 , Processed in 0.08566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