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9 12:11:12

就近入学:靠啥保证“一个不能少”?

  新学期开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就近入学成为教育督导监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保障免试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赋予每个孩子的权利,更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可推卸的职责。(9月1日新华网)
       
          9月1日,全国中、小学迎来开学日。今年起政府推行“划片就近入学”颇受无数家长敲起大拇指点赞叫好,“就近入学”政策使部分择校生被“挤走”,极大程度保护了片区内学生的权益,让一批学生如愿走进了片区内公众眼里的名校。但新老生源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合发展,也成为优质学校面临的新问题,更有不少家长唯恐划片政策“年年有变”,影响孩子学业成绩。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孩子在环境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好学校读书,家长、学生拜名师上名校的心态当然无可厚非。特别是义务教育不均衡已由过去主要表现在硬件上转变为软件的差距,其中最突出表现在师资方面,靠挣工资吃饭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谁不希望到福利待遇、教学条件好的学校任教?加上这些城市学校高薪招聘特级教师,造成师资队伍“乡村空,城里挤,一级一级向上比”现象。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以及与之伴生的减负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就近入学”确实改变了长期存在的“择校”之风,堵住了条子生的“后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片区内学生利益,限制学生无序地跨片流动,基本实现就近入学。但是对大中城市来说,就近入学确因父母工作、房产、户籍等诸多“门槛”太高太多,特别是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往往缺乏话语权,依然挡在城市学校的校门外,只能回到老家再度成为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亲戚照看的留守儿童。
       
          如何确保就近入学“一个不能少”是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慎论证的问题,为辖区内每一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划定招生范围,尽可能实现“无缝隙”、“全覆盖”。而作为“划片就近入学”的配套支撑措施,在学区内将一所优质校与一所薄弱校深度联盟,建优质资源带等多种“组合拳”,即以名校与弱校“结对子”的方式,进一步缩小优质校和普通校之间的差距,使“择校热”降温,促进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弱校流动。同时也希望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有针对性地大力投入资金和教育资源,以确保逐步缩小区与区之间的教育差距,真正实现各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更是确保免试就近入学“一个不能少”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就近入学:靠啥保证“一个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