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课本删掉古诗减负说起
新学期伊始,上海一些家长“惊奇”地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被“瘦身”了,除最后一单元五篇课文消失外,《登鹳雀楼》等八首古诗也不见了踪影。有教育官员表示,删除古诗和部分课文是为减负,也完全符合上海提倡的“零起点”教学。但一些家长担心,教材减少古诗,是否意味着对诗词的教育教学将被削弱。在笔者看来,纵观近年来幼升小情况,哪个家长不是在假期和业余时间给孩子额外加码,让其学东学西,唯恐落于人后。其实,删掉古诗这一举动,首先过不了的就是家长这一关,课本上取消了古诗词,自己家的孩子没学,但并不代表别人家的孩子也没学,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出于这种考虑,家长们要么自己给孩子补学古诗,要么请家教、找补习班,反正是要狠狠地给他补回来,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至于删掉课本上的古诗,却又另附一套古诗词音像教材,这和减负好像又背道而驰。
况且,小学一年级还处在启蒙教育阶段,不仅需要理性思维锻炼,还更应加强抽象思维的培养,同时,学习古诗词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删掉课本上的古诗,这种做法值得进一步推敲和商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