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质量调查:大连排名第18位
大连的生活质量究竟如何?在35个被调查省市中,大连排在第18名,低于同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青岛和厦门。辽宁另一城市沈阳排在26名。昨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和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显示了以上数据。数据 生活指数均值进入满意区间
据报告调查的课题组负责人张连城介绍,中国城市生活质量体系(CCLQI)分为两个部分:主观满意度指数体系和客观指数 (社会经济数据)体系。主客观指数分别包含生活水平、生活成本、人力资本、生活保障、生活感受等满意度。客观指数涵盖了20个社会经济指标,所有指标均来自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本次调查凡是涉及城市人口的数据采用以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基准的常住人口,而2011年则是采用户籍人口。在去年30个省会城市样本的基础上,本次调查还增加了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
调查显示,全国35个城市生活质量满意度(主观)指数为50.88,较2011年的全国平均值49.71有所提高,超过50分进入满意区间。排名前三位的城市是长春、杭州、石家庄,大连名列第18名,沈阳第26名、较去年第18名下降8个位次。就生活质量社会经济数据(客观)指数而言,全国平均水平54.56,排名前三位城市是北京、广州、深圳,大连名列21名,沈阳第11名。
解读 生活质量不如经济增速爽
张连城认为,尽管生活质量满意度的整体提高说明政府的民生工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去年的两个反差依然存在,第一个反差是快速的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近10%,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主观满意度总指数只有50.88,客观总指数平均值也只有54.56,这反映了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的,而不是消费拉动的,人们从高速经济增长当中没有能够分享到赢得的经济增长所给予的好处,至少低于人们的预期。
第二个反差是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与实际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反差,这在大城市当中尤为明显,例如北京的客观指数排名第一,而主观满意指数排名第28,上海客观指数排名第4,但主观满意度排名第20。
数据 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看涨
本次调查增加了房价预期专项调查,调查提出的问题是:你认为你所居住的城市房地产今后(1-2年内)是涨还是跌?如果说大涨100分、如果说大跌0分,如果说不涨也不跌50分。数据表明,除杭州、青岛两城市预期房价看跌,济南看平,其他32个城市预期房价都在看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沈阳排名第10,预期值56.35,大连排名第19,预期值54.91。
解读 百姓看房价担忧也无奈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调查是在房地产调控最严厉,包括宏观调控、行政控制、政策打压的3月-5月中得出的数据,这种环境下人们仍然存在着房价上涨预期,调查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价格恐怕不涨也难。
张连城分析,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原理,预期房地产价格上升如果很普遍的话,就可能会导致下一期的房价水平真实上升,而房价水平的上升会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对于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和高企的房价非常不满,但是城市居民又存在着房价上涨的预期,显示了百姓对房价上涨的担忧和无奈。
本市关注
大连生活成本偏高
生活主观满意度指数从何而来?可以从其五个分指数的变化中得到说明:
第一,城市生活水平主观分指数,主要用收入现状和收入预期描述。沈阳第30名,大连第22名;
第二,城市生活成本主观分指数,沈阳第7,而大连排在33名;
第三,城市人力资本主观分指数,通过对本人或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沈阳第28,大连第17;
第四,城市社会保障主观分指数,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安全状况描述,沈阳第25名,大连第10名;
第五,城市生活感受主观分指数,通过对生活节奏和生活便利度的调查,沈阳第20名,大连第22名。
解读 东北富人在这扎堆儿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近几年钢铁工业受到指标压缩,所以行业收入有一定下降。沈阳和大连都以国有企业为主,收入受国家统一调配,也会影响收入水平。东北经济合作区域里,沈阳和大连是经济较好的两个城市,但受到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影响,出口经济随之下滑,综合因素使得收入感受稍微靠后。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广林认为,辽宁振兴才10年,而南方改革开放30年,辽宁遗留问题多,收入上不去,成本也相对低。
对于生活成本,徐逢贤认为,“大连旅游业和外资企业多,国外市场价格高,大连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南方城市,深圳、广州物价相当高,近香港又与东南亚地区往来频繁,随国际物价涨而涨。 ”王广林则认为,房子是主要支付成本,同时,大连还是东北富人的集中地。
在各项指数中,大连的社保指数主客观均靠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陈仰东分析,大连更注重完善政策细节,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国率先试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更是在无试点任务的情况下大连主动自费开展。可以说,大连社保改革走在前面。与此同时,一部分居民切身感受到保障的实际功效,另一部分与政策大力宣传分不开。
相关阅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