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9 12:07:07

初一新生如何养成好习惯

  就要开学了,美好的初中生活就要在孩子面前展开。很多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上初中后出现各种不适应,会选择让孩子上小升初衔接班。但是据小编了解,有校长认为:上衔接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么父母该培养孩子怎样的习惯呢?
          初中开学之后,节奏会明显加快。有些学生可能会不适应。这就需要家长提前协助孩子做一个调整。最好是起床、吃饭、睡觉都要准时。有些孩子以前喜欢晚上先睡一会儿再做作业,这可是一个很糟糕的习惯。
          要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作用很大。比如吃晚饭,昨天是6点,今天是6点半,时间变化不定,在某种程度上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松散的习惯。吃饭应该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从生活习惯入手,通过习惯的迁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方法上,孩子升入初中面临一个适应的过程。小学里,老师是把知识教给学生,大多是知识的传输;而在初中里,学生的自主性会更重要,小学到初中的转折在于,学生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孩子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家长不能缺位。
          在学习上,另一个准备是帮助孩子养成提问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孩子提问往往出于好奇,而不是基于一定思考的探索;到了初中,好奇心减弱了,可能就不爱提问了。家长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由此学会学习。也就是说,到了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不仅是具体的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获得一种学习的主动性。任课老师的教导是一方面,家长的督促也是重要的因素。
          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从小学进入初中没有升学考试,学习的压力不大;但是从初中升入更高一级学校的时候,考试就成了必然会面对的环节,竞争要比小学升初中激烈得多。此外,在学习的难度、广度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信息量更大了,而且面临的活动也会更多,家长有必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孩子在刚进入初中的时候松松垮垮,起步迟缓,随后可能会产生疲劳的感觉,对四年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要引导孩子迎接初中这个更大的舞台,开放自己去接纳别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融入初中的校园生活。
          从小学到初中,孩子逐步有了自我意识、个人意识,学校和社会对他们也有了更高的期待,这个阶段,家长要引导学生自律,让孩子真正像一个中学生。在小学里,个别孩子会很调皮,而且觉得自己的调皮很好玩。不同阶段的学校对此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小学生,老师会觉得调皮没什么,就是孩子个性强一点,可以慢慢转变过来;而到了初中,老师看调皮孩子是另一种标准,可能会认为孩子太不成熟。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对孩子积极地加以引导,让他们更加自律。
          此外,在个别条件较好的学校和班级,还可能发生孩子出现巨大心理落差的情况。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在小学里很出众,每次都考班级第一,他总觉得别人都比不上我,无形中有一种“我总是最厉害”的心理。在他升入初中后,班里集中了不同地方来的新同学,而有些同学也是学习非常棒、表现非常优秀的。考试中,他从第一的位置跌到后边,一下子就懵了,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进而形成了压抑的情绪,甚至半年、一年都缓不过来。虽然只是个例,却是特别需要加以关注的。
          可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想让初一新生活顺利展开,那就从养成好习惯开始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一新生如何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