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校不招初中生,长沙优质教育资源呢
自从2006年,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和雅礼中学停止初中招生后,有人担心:长沙市优质教育资源还能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初中优质教育资源是否成为了长沙教育的短腿?几年来,家长们发现长沙市初中优质教育资源并不短缺。据了解,2011年,长沙城区有小学毕业生25000人,而公办、民办初中“名校”,每届可招收学生18800人,城区优质学位所占比例达到了75.2%。优质教育资源不降反增,原因在哪里?
好学校更多新增优质初中学位12000个
近两年,城区新建住宅小区,高标准新建了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北雅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长郡芙蓉中学、雅礼雨花中学、明德天心中学、明德麓谷学校和湘郡未来实验学校,分别接受长郡中学、明德中学、雅礼中学、师大附中的托管。同时今年明德中学、周南中学和田家炳实验中学的新老校区剥离,新组建明德华兴中学、周南实验中学和长沙市实验中学,又为长沙新增优质初中学位12000个。
从2006年起,长沙市实行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对口支援城区公办初中学校。目前,全市有7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对口支援10所公办中学,他们分别是稻田中学、岳麓区外国语学校、马王堆中学、市12中、市32中、建业中学、洞井中学、沅丰坝中学、植基中学等。从2008年起,长沙市教育局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用于解决支援学校管理干部与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保证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
办学条件更好城区优质课可辐射农村
近三年,长沙市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58.7亿元,占全市教育财政投入的60%。长沙市严格按照合格学校标准,加强中小学内部装备建设。目前,全市中小学共有计算机43983台,人机比达到12.7∶1。城区学校和农村规模以上学校实现“班班通”的比例分别达到100%、75.7%。
长沙市还构建了学校一区县(市)—市级三位一体的共建共享“资源超市”,以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以及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的创建为载体,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立长沙教研网,促进教师、校际交流与合作;运用远教工程、教育城域网,将城区优质课在农村以及区域内所有学校同步播放,扩大城区优质教育的辐射度。
师资力量更强7名师工作室成立
长沙市坚持打“均衡”牌。全市组建了7个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辐射作用。同时,实施绩效工资制,为区域内教师交流奠定基础。经过教师资源的科学调配和教师质量的普遍提高,目前长沙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7%、99.1%和96.3%,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中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78.6%、82.2%。
招生更均衡初中实行“相对就近,免试入学”
近几年,长沙市实施了一系列的招生制度改革,以促进学校生源均衡。如小学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和学区公示制度,使学生“相对就近”入学;初中招生严格实行“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公民办学校招生一律通过微机派位进行;高中招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由去年的30%提高到今年的35%,受援学校对口直升生由去年的8%,提高到今年的1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