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
“我儿子一到开学前就拉肚子。”“我家孩子假期玩疯了,现在不想上学了。”昨天上午,大连医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贾树华博士做客本报,接受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咨询。她表示,每年2月都有学生和家长咨询“假后恐惧征”的问题,这是个老问题,应对办法也很传统,但每年都有很多案例发生,家长应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结。一位母亲打电话向贾树华倾诉,她读高三的儿子因为假期比较散漫,最近考试没考好,现在不想上学了,孩子很孤僻,曾经把自己的指甲啃没。贾树华分析原因后,家长却在电话中哭起来。她希望借本报呼吁家长,引导孩子在假期有规律作息,并提高学习意识,可以每科每天都学习20分钟,这样每天学习2个小时就可以了;同时,引导孩子“缺什么补什么”,比如有的孩子缺乏信心,就引导孩子去运动;如果孩子沟通能力差,就带孩子多见人多说话;如果孩子上课不爱发言,就让孩子参加演讲与口才的课程。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人生就是有紧有松,临近开学应该收心,准备进入学习状态,但家长要注意沟通的艺术,不要以命令口吻,否则会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反感。
还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假期沉迷网络游戏。贾树华表示,家长应了解孩子想在游戏中得到什么。很多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他在游戏中找到了成功的感觉。这是孩子的动机,也恰恰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所缺失的。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同样可以成功,并鼓励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让孩子逐步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进而实现人生目标。
对于一开学就拉肚子的现象。贾树华表示,这是典型压力大的表现。建议家长先调整孩子的饮食,可以给孩子食用一些软食及清淡的食品,并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贾树华表示,“假后恐惧征”是正常现象,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这种现象既不可无视,又不可小视,只要家长机智的引导,老师科学的施教,学生就会尽快“收心”,他们定会以更饱满的热情开始新的征程。
“假后恐惧征”主要症状:
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