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费岂能演成公众心中的谜团
5月3日下午,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作客广州电视台“沟通无界限,行风大家谈”活动,接受现场家长、媒体的提问。《羊城晚报》记者在活动现场追问:家长普遍关心的择校费每年可以达到多少,它的去向又是哪里?局长坚称不知道。华同旭解释,择校费直接进财政账户,“不是我想知道就能知道”。对此,现场的行风评议员毫不客气地给予抨击。择校费备受诟病,作为教育局长称不知道。这确实离谱、荒谬,也脱离公众的常识。难怪该条新闻在网上遭到网民热议、当事人被痛批:说局长不在状态者有之,谓局长装不知、不作为者有之,甚至要求局长下台者亦有之。不过根据华局长的解释,笔者没法断定华局长是知而不答、故意隐瞒还是耍太极。毕竟,目前借读费、择校费的收缴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缴入财政专户,然后按一定比例(比如50%)返还学校,或许,华局长对于全市究竟收了多少择校费,这些择校费又具体流向何处可能真的未能全面掌握。
然而即使如此,教育局长不知择校费这事依然显得荒谬!甚至格外荒谬!众所瞩目、事关教育公平和公众权益的择校费,如果连教育主管部门也不知道,又遑论普通家长、公众!
试想,全市一年收了几多择校费政府不公示、不说明,公众无从知晓,完全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即使政府承诺并宣称所收择校费全部用于教育投入(比如说其中50%返还学校,另外50%用于扶持弱校等),但在没给出择校费总额的前提下,这个50%又是几多?又如何予以验证、监督?其实也就是一句话:不知情无监督。这样公众自然只能“估估下”、甚至以“阴谋论”待之了。由此,各种情绪和议论在所难免,唾沫横飞也是理所当然。其实,由于引发诸多疑问,要求择校费透明公开的呼声一直强烈。比如曾有省政协委员呼吁和建议,“不管择校费取不取消,都应该对社会公示,并且加强审计,要公开透明,不要让老百姓猜来猜去……”
所以,对于择校费的收取总额、具体流向等问题,政府应透明、公开、公平,强化政府审计和外部监督,以确保择校费用得其所。如果择校费公开透明了,不仅教育局长不可能“不知道”,媒体、公众也不必“死磕”为难局长了。
谈择校费,让人纠结、郁闷。最后来一条光明的“尾巴”作结张广宁说:“我个人非常赞成取消择校费,无论有钱没钱的小孩,只要分数达到就可以去好学校。”善哉斯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