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们减负
新学期,各学校为了减负想出各种创意点子,有些学校还因材施教为学生减负。记者昨日走访各学校了解到,静安小学、师专附小等学校还在尝试给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先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来设计个性化的可选择的作业,难易程度不同,更贴合学生需要。然而,家长担忧,减负会不会影响孩子成绩,对此,专家表示,减负不会减效。记者昨天调查发现,静安、卢湾等不少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的确不用带作业回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朗读、阅读、游戏的“功课”。在静安区中小学毕业班,这学期老师们也改变了“题海”战术,布置的作业明显比以前精练了。“作业的确少了,不是八张卷子十张卷子的轰炸了。”市一中学初三的小陆说。
一些家长欢迎减负,但担心学校只是开学时的形式主义。有的家长说“孩子回家是没作业了,但会不会是被要求在放学前做完,会不会占用小孩课间休息的时间。”也有些家长认为有考试在,减负就是空话。因为担心影响孩子成绩,一些家长还打算自己给孩子“加压”:“要是学校不布置作业了,等于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了,不练习能巩固知识吗?”“我决定还是要让孩子把该默写的生字默一默,不然考试起来要吃药的。”
静安区教育局陈宇卿则表示,在作业上的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在做减法,而是“精减”。“减负并不是推卸学校老师的责任,其实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他举例,寒假对毕业班老师“作业设计”的培训,就要求老师先做题,先在“题海”中做出选择,比如数学教师要将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错误预先罗列出来,化学教师要对历年高考题型做比较和选择,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交给学生自己做,“看上去学生的作业量少了,但更有效了。学生负担更轻,但学习效果不减,还拥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
卢湾区教育局局长唐海宝表示,减负的确是个长期过程,但总要一步一步来,家长也应该转变“苦读”的观念。“过重学业负担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个专业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作业是适量的,这都不是随便说说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