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景教育”智障儿爱上学习
“棒、棒、棒,我最棒。”一名个子并不高的女教师手执教鞭站在讲台上,引领着台下近10名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屏幕前完整无误地念完《咏鹅》后,自信而响亮地相互打气。如果在一般的学校里,也许这是极为普通的一幕,然而它发生的地点却是在江门市启智学校二年级班内。这群特殊世界里的孩子,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则多亏了记者眼前这位秀外慧中的周秀文老师。
心态:
“为人师”更要“为人母”
在江门市启智学校校长室里,语文老师周秀文穿着非常简朴,她个头不高,看去有如邻家女孩般清秀的女生。看着记者一脸迷惑,校长连忙在一旁解释道,不要让她的外貌欺骗了,她是我们学校的骨干教师,光是教龄就有九年了。
原来周秀文老师在2001年6月从中山市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启智学校,次年就被评为小学二级教师,2006年晋升为小学一级教师。“秀文是非常努力,非常刻苦,非常有毅力的优秀老师,今年还被江门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校长用三个“非常”对周老师进行了概括。
“由于学生的智力缺陷,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们不仅要‘为人师’,更要‘为人母’”。秀文老师说,从2003年开始,她一直担任重度智障班的教学,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像对声音,尤其是动物声音比较喜爱和敏感,于是,从网上、录音带、现场录音等多个途径,自编适合本班学生需要的各种有声教材,用于课堂教学。
创新:情景教育融入课堂
特殊孩子是怎么上课的?记者跟随秀文老师走进了课堂。原来智障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显得比较弱。因此,他们非常容易被具体的事物所吸引。而多媒体教学由于其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认识动物》一课中,秀文将各种动物的叫声放到课件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用有趣的动物叫声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也就记住了各种动物的名称。
在《动物怎么叫》课中,秀文老师将对动物有初步认识的同学们,分别戴上小狗、小猫、小鸭、小鸡等动物的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
记者看见,这些原本喊名字都没反应的孩子,这时突然换了人似的,争先恐后地参与,他们不但能准确无误地将各种动物的特征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还能扮动物的叫声,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
重点:教会学生如何生活
对于每个智障儿童父母,最让他们牵挂的是孩子生活何时能够自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秀文老师进行以“生活领域”为核心单元主题教育,以解决学生生活中某方面问题。
在讲《学坐公共汽车》课前,秀文老师先用照相机把经过学校门口的6路公共汽车拍摄出来,然后独自一人乘坐6路公共汽车,把沿路经过的站牌以及标志性景物拍摄下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配上汽车启动的声音以及模拟报站员报站音。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进入情景。由于照片中都是学生熟悉的景象,所以课件一播放,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是哪里,那是什么地方。
每当学完这一课时,家长们带着孩子上街,只要一听见报站声,孩子们就会条件反射地拉着父母的衣角,主动说出:“我们到站了,可以下车了。”对于孩子们这一细微的变化,家长们感到莫大欣慰。
后来《学坐公共汽车》课获得2008年年度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技能大赛课件类比赛二等奖。
方法: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
谈到班上孩子,秀文老师如同打开话匣子。“有一名叫小强的孩子,脾气很暴躁,稍微一不顺心,立即大发雷霆。”有一次,他在他妈妈的服装店里,因当时店里有客人,妈妈不能带他出去玩耍,小强居然用身体撞破玻璃门。在学校里还会无缘无故地打同学,在开学不到10天里,就已经3次抓伤同学的脸。
为了让小强知道自己发脾气时的丑态,秀文老师用手机把小强在地上哭闹打滚时的行为拍下来,等待他情绪平复时播放录像给他看。当小强看到自己发脾气时的丑态,就觉得不好意思,此后,他就再没发生滚地哭闹。秀文老师还发现小强记忆力非常好,不到一周,他就能把班上12名同学的名字记住。抓住他这一“特长”,秀文老师让他担任发作业本的小组长。在他每次完成工作时,都对他进行表扬。经一个学期的教育,家长认为小强不但是最称职的小组长,而且打人、发脾气等不良行为也改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