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9 11:49:57

小学生不会玩传统游戏只疯跑打闹

下课铃声响过之后,小学校园内不再是大家一起玩丢沙包、跳大绳、老鹰捉小鸡等传统游戏的情景,而常常是同学之间大声呼喊着“疯跑”、打闹的情形。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不少小学生面临着课间“不会玩”的尴尬,担心学生们出现意外,老师更是要时刻盯着点儿。
    不少小学校园变“田径场”
    “下课了,同学们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一起奔跑!”这是本市小学生亮亮 (化名 )近日在他的作文《课间活动》中写的一句话。
    “这实际上写出了一个问题,即有不少孩子在课间活动时,根本就‘不会玩’,而只会满校园‘疯跑’。”改作文的王老师感慨地说,“以前,同样是写《课间活动》,学生一般会这样写:‘下课铃声响了,校园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玩滑梯……’”
    9月26日下午,记者在南京路小学看到,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过,就有小学生大声喊着冲出了教室,在校园里你追我赶起来,有几个男生还在互相扯着衣服打闹。在金门路小学、燕儿岛路小学等,记者看到了同样的情景。
    担心出意外老师成“保姆”
    小学生们在课间跑得很欢,这可忙坏了老师们。因担心在课间“横冲直撞”的学生出现摔伤等意外,不少老师在课间也不能休息,而是要紧盯着学生们。
    日前的一天上午,在太平路小学内,正接受记者采访的一年级四班班主任张静老师在听到下课铃声后,马上对记者说:“很抱歉,下课了,我得出去看着孩子们。”记者跟她走出了办公室。在教学楼的走廊内,张老师就不断地提醒着学生们:“别跑,慢着点儿!”而到了校园内,她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叫叫这个,一会儿喊喊那个。
    课间活动咋就成了“疯跑”
    课间活动咋变成了“疯跑”呢?对此,鞍山路小学的姚敏老师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现在不少孩子都是独生子,在家长的宠爱和严管下,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单独玩耍的理念。要捏捏泥巴,家长说脏;要下楼去打球,家长说危险;要去找同学,家长又说不安全……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玩了;二是一些家长及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只要有了玩具就学会了玩,于是经常扔给其玩具,殊不知这种玩无法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等素质和能力;三是受一些影视剧及电脑游戏影响,不少孩子把虚构、虚拟的打斗当成了现实中的玩。
    部分学校引导集体玩耍
    同安路小学的王新华校长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学生课间活动的不正常现象,并开始加强引导学生们进行集体玩耍。比如,他们拿出 60个足球来,让学生们课间玩颠球、过杆运球等游戏;再比如,他们还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传统游戏比赛。
    “我们现在要求各中小学多开展集体项目,比如说现在全国流行的‘ 24人 25足绑腿跑’,以及传统的跳大绳游戏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市南区教体局张副局长说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生不会玩传统游戏只疯跑打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