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伯伯来指导孩童辟出校园菜地
提上小锹小锄,挖出一个个小坑,再撒上蔬菜种子……昨日中午,天涯石小学6个年级的小学生代表在他们亲手开辟出来的3块菜地里种起了蔬菜。为了保证种植效果,学校将不同年级的娃娃分成3个“家族”,还请了3位农民分别指导。校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生活,亲近自然,锻炼互助协作能力。挥锄弄锹 孩子种田像模像样
昨日中午1时30分,锦江区天涯石小学主教学楼后侧,一群孩子正在地里埋头“耕耘”。据德育主任兰老师介绍,学校把6个年级的娃娃按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式,分成“海天”“清风”“阳光”三个“家族”,每块菜地都分别由一个“家族”来负责。
5 年级4班的邵方雨是“清风家族”的成员,他拎着小锄,不一会儿就刨出一个坑来,旁边的搭档则将准备好的豇豆种子丢两粒进去;1年级4班的张?婷种起菜来像模像样,她说“不能用脚踩,要不就长不出来了”,她还把刨坑时发现的一条蚯蚓小心地埋回土里,“蚯蚓可以松土,让小葱长得更好”。
“等过几天再来浇水、施肥。”6年级3班的毛瑞岚之前和外婆一起种过土豆,她晓得要把土豆切成块再种到地里。她说,种菜跟学习其实是一个道理,只有平时努力学习,到了期末考试时才会考出好成绩。
挂在篱笆墙上的“种子记录卡”里,标注了天气、生产情况、负责班级等栏目,“这些是为了让孩子在管理菜园的过程中,能更加有条理有顺序地操作。”兰教师称。
思念亲人 就挂上一张“思亲卡”
据了解,除了被称为“希望园”的菜地外,学校还将一片小树林辟为了“思亲林”,让孩子们挂上“思亲卡”。“阿公,您是一位疼爱孙子的好阿公,虽然你去世了,我还是能经常梦到你……”同学们以这样的形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清明节马上到了。”据兰老师介绍,之所以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搞这些活动,是因为清明习俗中不仅包括有扫墓、踏青等内容,还有种植的内容。这个时候搞这个活动,能给孩子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孩子们记得更清楚,学校还把清明节的来历、风俗、讲究,以及24节气的知识都贴在了墙上。
考虑到学校每年冬夏的假期因素,天涯石小学在开辟这块校园菜地前,还专门咨询了省农科院的专家,选择了小葱、朝天椒、豇豆等品种的蔬菜,保证在学生放假前能够有收成。“娃娃通过自己的手种植蔬菜,并且收获果实,能够加深其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道理。而通过组建“家族”的形式,也有利于孩子们之间形成互助、协作的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