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农村女孩考上了大学却想放弃
走进高校大门,坐在图书馆中静静读书,对18岁的农村孩子王晶来说是最向往的事情了。然而,得知自己已经被西北政法大学录取的消息,王晶和家人欢喜之余更犯忧愁。尽管梦想很美好,现实中的经济困难却回避不了:自己要上大学,弟弟的病情又不敢耽误,这些靠父亲每月600元工资是难以负担的。王晶的家在周至县终南镇庞家堡村。昨日上午10时许,患肾炎的弟弟被亲戚带到西安看病去了,刚刚送走弟弟,王晶回到家中,就忙着开始做家务。
母亲张珍红前不久右腿意外受伤,行动不便。“我这娃就是爱看书、爱写,小学六年级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从小到大,只要参加作文比赛都得奖。”提起女儿,张珍红的言语中有说不出的骄傲。18岁的王晶是个爱读书的女孩。在她的枕头两侧,左边一摞书报杂志,右边一摞本子,上面记录了数百篇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张珍红说,与同龄孩子相比,女儿不爱玩耍,一放学就进屋看书,哪里都不去,有时甚至到凌晨四五点都不睡觉。就是凭着这股爱读书的劲儿,今年高考她考出了538分的成绩,语文考了130分。两天前好消息传来,王晶被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专业录取。在普通的农户看来,教师是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母亲曾力劝王晶报考师范专业,但她始终坚持第一志愿全部填报新闻专业。因为在她眼中,新闻记者四处采访,能够全面了解社会。她说:“丰富的阅历将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我就是因此喜欢新闻的。”
王晶的父亲在秦岭山区的林场当护林员,半年回一次家,每月600元工资是家中最主要的收入。母亲除了要照顾姐弟俩外,还得抽时间打些零工。王晶深知家庭经济困难,不管干什么都格外节省。但如今,大学学费对她家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弟弟的病也要花不少的钱。王晶说一想到这些,自己都有了放弃学业的念头,虽然十分不甘心。
在城里上班的表哥将本报“圆梦行动”的消息告诉王晶后,她几度犹豫是否拨打热线。“你猜为啥?她是怕打电话还要花钱呢。”见母亲这样对记者说,王晶赶忙解释:“弟弟身体不好,天天都得吃药。”
在追求新闻理想的道路上,书籍给予这个女孩无比的信心与勇气,期望社会的关爱能推动她继续前行。
本报与陕西西凤酒集团联合推出“圆梦行动”,全力资助被高校新闻专业录取的贫困学子,为新闻事业培养人才。凡今年高考成绩优异且被重点高校新闻专业录取的学生,确因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学费的,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8229999报名。在开学前,我们会按照最终确定的资助名单,将学费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除现金资助外,上学期间实习,毕业后就业,本报都将尽最大可能给这些学生提供方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