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补习面面观:让孩子自由飞翔
暑假来临,学生们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该好好放松休息一下了,可是在中考、高考的魔棒指挥下,孩子们离开学校的围城,又被关进了几乎令人窒息的一个个“笼子”。家长 东奔西走心安理得将孩子送进“笼子”
许多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开始便十分注意课外补习。暑假时间长,他们唯恐孩子在近两个月的假期中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所以暑假还未到,就为孩子联系补习班了,尽管孩子一百个不乐意。当然,所选的补习班必须是大家认可的,补课教师在本地小有名气的。至于补课费,倒无关紧要,补习一个月,大不了几百元,或者1000多元。成绩好的学生,父母希望通过补习保持领先地位;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则期望通过突击补习这一施速效肥的方法,提高成绩;那些成绩很差的学生,家长也把他们送进补习班,目的是防止孩子在家里调皮捣蛋。
补习班是怎样“补”的呢?笔者曾问过参加补习的高中二年级学生李某,他说:“那真是活受罪,教师租的3间民房,挤了70多人,三伏天气,尽管房梁上的两只破电扇不停地转,但大伙儿仍是汗流浃背,不停地扇扇子,不停地擦汗,哪还顾得上听讲。补课的教师自顾自在讲台上喋喋不休,不管你懂不懂;讲完布置一通作业,不管你做不做。一个月下来,身心疲惫、晕晕乎乎,没学到什么东西,几百元倒扔出去了。”
教师 捞外快想方设法把学生引进“笼子”
一些补课教师暑假尚未来到就开始筹划,做好舆论宣传,告诉家长有哪些“名师”执教,补习哪些科目。最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举办各类文化课补习班,办班者的宣传、招生也变得隐蔽起来,通过电话联系,让家长之间相互串通,甚至不惜给提供生源者以回扣。补习班三四十人、四五十人不等,有的一个班竟塞进70多人,总的原则是多多益善,多一个补习生就多收入几百元,何乐而不为!规模大的补习班租借机关场地或民房,规模小的则在家中设坛开讲。笔者认识的一个民办小学代课教师,就在自家的客厅里摆了七八张小方桌,再把沙发和茶几也利用上,为十来个孩子补课。也有些教师怕和别人合伙办班扯皮,单枪匹马做家教,上午到张家,下午到王家,晚上到李家,补课按小时收费,每小时三四十元不等。至于补习内容,小学生大多补数学和英语,初中、高中生主要补数理化和英语。
笔者曾问一名本乡教师,办补习班累不累,收入如何,他轻松地说:“还是那些东西,不改作业、不考试,有何难哉,只不过费些工夫,补充些相关资料罢了。至于补课费,五六十人的补习班,3个教师每人可分得四五千元,一个暑假办两期,有万元左右的收入。”
学校 提前开学抓住机会把学生招进“笼子”
中小学大多7月初放暑假,还未等学生喘口气,许多学校一纸通知,即把新生和复读生招进学校,交费、注册、编班上课。
笔者曾和一个重点中学的负责人谈起提前开学和办复读班的事,他道出了其中原委。近几年来,有的学校刚过春节便使出浑身解数到各学校摸底筛选,“挖”考生,甚至“买”优秀生。高考分数揭晓后,对那些接近本科线或者刚过本科线但考不上好大学的学生,学校千方百计做工作,承诺减免补习费,把一部分学生留下来编入补习班,提高来年的升学率。学生有了,但如何“拴”住他们不外流,不被别的学校抢走,法宝之一就是提前开学 学生交了学费、补习费,再想退钱走人就不容易了。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暑假提前开学,学校担风险、教师吃苦头,且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是地地道道的损招,但不这样做,就得吃亏,学生就可能被其他提前开学、办班的学校抢走。
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暑假提前开学持反对态度,无休止的疲劳战,让厌学情绪在学生中蔓延。此外,暑假也是大风、大雨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出现的季节,此时开学、办班补课,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严罚严管,把孩子从“笼子”中解放出来
学生的暑假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一些教师、家长和社会有识之士,对暑假一味地为学生补课、提前开学是不赞成的。中小学生完成适量的暑假作业后,家长、学校应该留给孩子较多的时间去支配。家长可以选择在暑假和孩子一起出游,也可以指导孩子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或者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与生产劳动,还可以选择一些中外名著让其阅读……孩子在快乐的暑假生活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同时也释放了疲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收效往往会高于那些死读书、打疲劳战的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主管部门多年来都有明文规定,严禁举办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课补习班,不得提前开学。不久前,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又共同发出通知,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和有意义的暑假,并特别强调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将规定落到实处,对那些违规收费办班的、提前开学的,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山东省就有这样的规定,暑假期间凡是违规办补习班、提前开学者,公办学校负责人就地免职,民办学校取消办学资格。这样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只要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学校、社会联手,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就能遵循正确的轨道前进,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就能减下来,德、智、体、美、劳就能得到全面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