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制胜:教你如何成就优等生
教育篇“取法乎上”
还有一种节约时间的办法就是讲究效率。我的理解和做法是:一要用比较少的时间做比较多的事,二要用有限的时间做高质量的事。
怎么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呢?我的体会是起点要对,养成一件事从一开始就把它做正确的习惯,不要稀里糊涂,不假思索地开始,等发现错了再改,肯定浪费时间。
用有限的时间做高质量的事也是讲究效率的重要方法。我们做事标准要尽量高一些,养成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的习惯。我认识两个相同年龄、身体条件差不多的小男孩儿,都在学习打网球。其中一个跟原国家队员、现在国家网球管理中心的教练学习打球,准备参加排名赛;另一个小孩的家长觉得应该“循序渐进”,先找了一个学过几天网球的大学生做教练,然后逐渐“升级”。两年以后,第一个小孩儿已经取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球打得非常棒;另一个则一无所成。
和这两个小男孩儿的例子一样,我的体会是,用高标准学习和用低标准学习所用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可结果却差很多。我想,古人说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发现,很多东西是“向下兼容”的。当你学明白一些高水平的东西以后,有些简单的东西竟然可以无师自通甚至不学就会。
我比较反对上“同步班”之类的东西,花同样的时间,重复学同样的内容,一方面不可能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学校上课时由于想到“同步班”还要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中度就会受影响。
其实,在信息社会,现在“取法乎上”是件很容易的事。就拿我学吹萨克斯管来说,各种教材不用说了,示范演奏的CD、VCD、DVD到处都是,名家经典(如肯尼·基的《回家》)也随处可见。你听到的都是大师级水准的东西,只要模仿出三分模样来,就已经很有水平了。
还有就是要思考,养成动脑筋的习惯。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善于总结,要抓本质、找规律,善于联想和想象,举一反三,这不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而且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不”字省时法
在交往的时候恰当地学会说“不”。很多时候,你的时间是被别人“侵占”的。如有人找你聊闲天,拉你去干你并不想干的事情,和你煲“电话粥”,等等。在这样的时候,要学会有礼貌地、恰当地拒绝。于是,你省出了不少时间。
即使事情做错了,失败了,也要向后悔和惋惜的情绪说“不”。我不止一次地遭受挫折:如数学竞赛失利,考试“砸锅”等等。有时候遇到这样的事,往往一连几天都沉浸在懊悔、惋惜的情绪当中,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情绪不好,自然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时间就白白耗费过去了。后来我发现,这是最没用,也是最不应该的。因为它不仅于事无补,还让你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代价。要振奋自己,抓紧时间做好新的事情。
向“磨蹭”说“不”。老爸经常提醒我,做事不要“磨蹭”。他说,“磨蹭”是“蚕食”时间的“害虫”。可不是吗?每天收拾书包,5分钟可以“搞定”,花半小时也不知不觉。通个电话,可以一两分钟,也可能一两个小时。我家的电话放在一个比较高的架子上,这意味着我家的人只能站着打电话。我家还有打电话一般不超过5分钟的“规定”。
“磨蹭”是个坏习惯,“磨蹭”惯了,想紧张都难。所以,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要快捷、高效,这样省出时间是“净利润”。
页:
[1]